杨隽不由得朝那管事看去,只见他昂藏身材,白净面皮,三绺髭髯,腰背挺直,神情肃穆,身上一袭青色道袍,竟是气度俨然。
这管事名叫沈却,也是玄天门弟子。因沈却为人刻板,作为管事兼师兄,对于这些既是师弟师妹,又可能是明日之星的新弟子,全都不假辞色,小比考较或是任务检收,向来严正,从不放水。
是以,凌初山上流传有不少关于沈却的小道消息。
楚恪听闻,这位沈管事家境贫寒,学成之后也不愿下山谋职,因其有少师修为,便在闻道堂做一管事,协助传道长老若虚真人。而他的修为停滞在少师境已三十余年了。
修行不仅要看天赋,看勤奋,还要看家世,看运气。能被玄天门收入门下的,都是不差天赋的。
沈却有天赋,人也勤奋,但家世不好,运气也不佳,修为到了少师,也只停留在初级阶段,仅略有小成,便止步不前,难以进境。
杨隽却心下称奇。
少师境界的修士,在四国之中,不论出身,已可谋到一个不小的官职,足以改变一个家族的处境。
这位沈却沈管事不肯下山,大概是还想继续再修行一道上走得更远,倒是个心性坚韧的人。
正思索间,悠远绵长的钟声渐歇。
在钟声将尽未尽之时,一抹身影赫然出现在三十三级台阶之上。
须皆白,慈眉善目,一袭深色道袍,正是传道长老若虚真人。
没有人看到他是怎么出来的,但所有人都行动如一地向他下拜行礼:“弟子参见徐长老。”——若虚真人本姓徐。
“不必多礼。”若虚真人的声音平和却极有穿透力,像是温言细语,却极有力地传入每个弟子的耳中。
“主持凌初山三年,见诸弟子勤学上进,我心甚慰。”
“你们在进入玄天门之前,胸中必已立下志向。或为一少师,承继家业;或为一大师,扬名四海。甚或,为真人、为武尊,乃至越天尊、武帝,以身成圣。”
时代湮远,修行日艰。如今的嵊洲大6,修士进阶之道似乎已进入了一个瓶颈期,上万年也未见一个天尊或武帝。
能够进入玄天门的,几乎所有人都能成功进阶少师,但这些人中,却只有部分能够晋升为大师,尤其是修为指数56以上的高阶大师,极为难得。
因此俗世的四国之中,修为指数达到4o以上,便可为一方人杰。若修为指数达到5o,获得大师称号,便能闻名四海。故若虚真人说有少师之能,就可以继承一家基业。
“正所谓,有志者立长志,无志者常立志。修行一途,本就是一条艰险的崎岖之路。一步登天只能是妄想!”
若虚真人的话音之中,渐渐带了几分激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