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们的学生遍布大汉皇朝,比如皇家歌舞团的六兄妹,教出了整个皇家歌舞团的全部成员,如今基本上六兄妹已经不登台了;比如挂名工部的吴用这三个城主副城主,整个工部都算是他们的学生。
只有吴用的记忆算是相对完整的,他记得很清楚,自己在清华学堂的讲师姓什么,多大年纪。
“对啊,清华学堂的有个讲师跟大哥你同姓,还有一个跟嫂子你也是同姓,我考入学堂之后,他们就是我的任课讲师,在问过我家的情况之后,教的就是我们家做的东西,教我学酿酒和蒸溜。教了我不到一年。”
“我是七月初一入学,两个讲师应该是第二年初的生辰,二月间,相差七天!我记得,当时两个讲师还把我叫到他们家里吃饭!对,他们是一家人!”
“但是他们没说自己多大岁数,而且只请了我这一个学生去吃的饭。当时说了什么我就不记得了!”
“然后到了五月就是那件事,没过几天我睡着之后就来这里了!”
时间线的起点出来了,有三个时间点,1918年7月,1919年2月,1919年5月,但是没有具体的生辰日期。
人物也出来了,一个姓封,一个姓刘,而且绝对是一家人。
再反过去看一下记录着十五人的身世那一张张的纸。
里面没有出现过这两个讲师请学生回家吃饭的内容。包括吴用那张上面也没有。
这十五张纸,夫妻三人并未藏着,都放在了十五人面前,因为目前看来,或许如果十五个人能找回更多的记忆,说不准能把他们给送回去,当然,封小刚和刘思雨已经放弃了回去的想法,他们基本上确认自己的身世就是现在这般。
如果说十五人在看“电影”的时候只是看到了自己的前世,那现在再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纸,那就像是自己前世的记录一样,从出生到“死亡”全过程,父母,兄弟姐妹,老师,同学,朋友,一应俱全。除了没写他们什么时候有过尿床这样的丑事,大部分的事情都写在上面了。
不完整的记忆,会在这些内容的刺激下,激发出无限可能,特别是吴用!
“我想起来一件事情,这两个讲师,应该是我考入清华学堂,报了名之后,他们才来的。而且,他们好像只有我一个学生!至少我在上他们课的时候,就只有我一个人。”
每个人在看着自己的身世纸张,开动大脑要把零乱的记忆联系在一起。
“没错!我在学银行知识的时候,也只有我一个学生。”这是沈秋月的回忆。
……
所有人都慢慢把零乱的记忆组织成一条顺畅的线了。
……
那么,时间的起点是1918年7月1日,终点是什么时候?
时间线最后一个是左棠宗,1949年2月初。中间间隔,正好满满的三十年!不到三十一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