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9章、无前

作者:茶渐浓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

毕竟,若不关闭戍围,汉军便驱着己方溃兵冲入戍围内,一鼓作气夺下!

两权相害,取其轻也!

有何不妥之处?

然,军中士卒多鄙夫,让他无法辩解。

己方士气低迷,而汉军来袭将士颇多,恐难以抵御的申仪,只得遣人前去请司马懿来援。

一来,待司马懿遣军至,戍围内士卒必然士气回升。

另一,则是这些兵卒,乃他的立身之本,若是战损得多了,哪怕曹魏放任他独领东三郡,他都有心无力。

至于司马懿,会不会遣军来,到不需要质疑。

若是他被灭在此,汉军长驱而至上庸,孟达部见援军到,司马懿想攻破那就难了。

只是魏延接下来的调度,却让他的算计,再度落空。

收降了戍围外的魏兴郡士卒后,魏延并没有当即强攻洵口戍围。

而是让兵卒,将原先申仪用来修筑防御工事的石木,尽数堆砌在戍围出口前一里,随即便移兵继续往魏兴郡进发了约莫三里,落下营寨,埋锅造饭。

将洵口戍围与魏兴郡隔开了。

意图也很明显,围点打援!

亦让申仪陷入两难中。

届时,司马懿遣兵来援,汉军与之战的时候,他要不要率兵出戍围两面夹击?

若出战,士卒必损不说。

弃了地利而战,他恐汉军乃是在欲擒故纵。

比如倚仗着山道狭隘,以千余精锐,抵御住司马懿遣来的援军,其余兵力则豕突自己的士卒,顺势夺戍围!

但若不出战,哪怕汉军被逼退了,他都无法与司马懿交代。

东三郡被归入荆州所统领后,督荆、豫二州军事的司马懿,完全可以“畏战”的理由,断定他不堪充当抵御巴蜀前线的魏兴太守。

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