嗯,为兼顾防御东向与北向,郑璞新落的营寨,所选之地乃一岔路口。
背无所依,两侧皆是士卒可冲上去的缓坡,存在着极大的缺陷。
任何一位稍有战事经验的将率,临阵时都能寻到破绽。
如可倚仗兵力优势,以大军前方冒死冲阵,让郑璞无暇兼顾两侧缓坡。随即,便让别将领士卒冲上缓坡,采取弓箭压制,让汉军无法专注迎战。
如此劣势,自然非塞道扼守的良选。
然而,仓促之间,能寻到此地已然是万幸,郑璞无法苛求太多。
他唯有的选择,便是尽可能的将此劣势缩小,不被逆魏反占了地利而压制。
是故,修筑的营寨,乃是内外双围。
外围以鹿砦、拒马等为屏障,环形结阵,不留出入寨门,逼迫魏军只能登锋履刃,攀爬障碍物而战。
内围,则是以武钢车及辎车,呈现半圆形杂乱无序的搁置。
车体彼此左右预留通道,或宽或逼仄,可容士卒循入;而前后会预留空间,或大或小,可容士卒肆意厮杀。若是从苍穹之上俯瞰,犹如一片揉杂了众多花期不同的花海,而武钢车及辎车犹如绽放的花朵,犬牙交错、无序可循。
无论敌我,入阵后都无法保持队形。
亦是让魏军即使占了山道两侧缓坡后,亦担忧误伤袍泽而投鼠忌器,无法抛射压制。
是故,当马谡部的溃军狂奔而至时,郑璞所下的命令,乃是胆敢靠近外围者,无论敌我,皆杀之!
颇为残酷。
却深谙临阵决机的当断则断。
因为那些溃军倒卷本阵而来,亦是变相的成为了,魏军冲阵的“敢死先登”。
“嘣!”
只见前排十余汉军将士,手执一石弓仰射。
那箭矢在苍穹中画了个半弧,深深扎入了土壤中,红色的箭尾微微颤颤的抖动着。
从那箭尾至外围鹿砦的距离,便是被称为“死亡区域”的一箭之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