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3章、取长

作者:茶渐浓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

如敦煌太守尹奉,任职数年以来,便一直推行着屯田戍守及护卫商贾走丝路。

然郡内士卒屯田所得,尚不及商贾关税所得的一半。

以此可见一斑。

从文帝便再度开通的丝路贸易,亦是刘晔与孙资不能轻易置喙,声称放弃陇右的缘由之一。

有财力及物力走丝路逐利者,皆是魏国贵戚及世家豪族耳!

陇右不复魏国所有,丝路便会断掉。

本就失地丧兵有损国威,他们若再谏言让官宦豪门的利益受损,恐内部亦难安矣。

于曹丕时代便开始任职中书令、常伴驾左右的孙资,心思更活泛了些,便率先开口说道,“陛下,臣近日得报,有京兆镐县黎庶数百户,取道子午谷亡奔汉中郡。”

明明被问计于曹真之策可否,他却答非所问。

然而,曹叡听罢,面色便兀然一僵。

他少小便被魏武曹操爱之,常令在左右,且断言曰“我基於尔三世矣”,聪慧自是超乎常人。

是故,他无需作思绪,便听出了孙资的言外之音。

曹魏代汉的时间,太短了!

尚不足十年,天命威信未立,黎庶未附,亦无法抹去四百年刘姓汉室的深入人心。

哪怕魏武曹操时期,便诛杀了不少汉室死忠;抑或者是文帝曹丕坐镇邺城时,借着魏讽谋反案牵连诛杀数千人,都无法将人心彻底扭转。

尤其是,安置在京兆的黎庶,多是昔年张鲁投降后,魏武曹操从汉中迁徙归来安置的。

张鲁割据汉中近三十载,素有仁义爱民之声。

让此些黎庶早已习惯了宽仁的法度,以及轻松的赋税。

后迁徙来关中,魏国定下的赋税及徭役皆多于汉中张鲁时。

今正逢春耕时节爆发陇右大战,关中黎庶皆被征发徭役,他们劳苦之下怨言滋生,又抱着“还归乡闾”的情结,叛逃入逆蜀亦不足为奇。

而如今中书令孙资,提及此事,便是隐晦的谏言于他。

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