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在大汉灵帝时期,凉州纷扰愈演愈烈令朝廷库府空虚,关东豪族出身、时任司徒的崔烈便有过放弃凉州的廷议。后被边陲北地郡出身傅燮,厉言驳斥“斩司徒,天下乃安”,庙堂上方无有弃凉州之言。
今关东豪族子侄再议之,也不足为奇。
毕竟,无有丝路利益后,凉州与他们而言,不过是频频加重赋税及征调物资的无底洞。
放弃了以后,尚且有关中三辅作为关东屏障!
安能他们休戚相关?
如此言辞被魏天子曹叡得知后,当即怒不可遏,差点没效仿大汉桓帝、灵帝掀起一次“党锢”。只不过后来侍中、黄门侍郎等近臣谏言,心意解而罢之。
其一,乃是无有必要。
昔日桓灵二帝时的党人,皆是誉满天下的直士。
如今此些世家子侄名望不足,且私心太重,尚不足以让朝廷去大动干戈。
另一,则是九品官人制推行有些年头了。
如今魏国的风气,有志于仕途的士人,沽名钓誉者比比皆是。
贸然掀起“党锢”,恐会引发时局动荡。
自然,曹叡亦不会视而不见、纵容姑息。
乃杀鸡儆猴。
以夏侯玄、诸葛诞与邓飏等人沽名钓誉,尚浮华不修德行为由,皆罢免之。
夏侯玄者,乃故征南大将军夏侯尚之子、今大将军曹真外甥也!
与曹魏宗室休戚与共的元勋之后,尚且被罢黜归家,可见曹叡对此事的羞恼程度。如若关东世家子侄再妄议,让曹叡再度动怒,恐下次便是甲兵破门而入矣!
是故,凉州弃与守之论,一时间烟消云散。
犹如不曾发生过一般。
只是有些时候,长在人心上种子,一旦开始生根萌芽,哪怕是贵为天子的曹叡也无法遏制其茁壮建长。
关东豪门世家虽不再言语,心中却是愈发坚定了放弃凉州之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