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默便是其一。
他隶属于州泰的麾下,战事开始之前是伍长,如今在“正死副及、什死伍替”的战时更变下,已然是一名都伯了。
曾经,他是犍为郡豪强之家的徒附之一。
后来朝廷声称迁徙入汉中郡编户可授田,他带着家人与乡闾父老北上。
得了近百亩田地,足够四口之家的生计了。
但他还是选择了应募入行伍,过上了刀头舔血的生活。
不是为了兵户可多授田以及减免赋税,而是但凡士卒之子,皆可免费入县里的学宫受学。而且自己战死后,朝廷还会减免家中的赋税,一直到诸子成丁。
生来微末,遇上了可博之机,便不会吝啬性命。
乡闾中与他有同样想法的,乃是张乐。
不同的是,张乐是隶属张敏麾下的屯田兵,身上的竹片牍如今被系在了牙旗根部上。
战事太激烈了。
哪怕是营寨前的积雪有两尺厚,逆魏也完全不顾及士卒因为行走艰难而成为汉军弩箭的活靶子,每日都会来攻打。
花样也百出。
如试图攀过汉军营寨后方的山峦偷袭。
但却因为山势陡峭以及积雪太厚,滑倒跌死无数。
如勒令士卒们在这样滴水成冰的时节,踏着刚刚冰封的河面从侧面前来进攻。
然而却被汉军用石砲发石砸破冰面,让他们跌入水中,悉数喂了鱼鳖。
尚有,破掉外围栅栏的巧思。
逆魏随军工匠参照攻城车的造法,用木头造了个斜坡形状的台阶,高丈余长两丈,底下驱以木轮。推到了栅栏下,便将外围的营寨变成个小矮丘,身手稍微矫健的兵卒,借着助跑两三步就可以跃上去。
几乎抵消了汉军有栅栏可依托的优势。
张乐便是死在了那一日的战事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