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2章、应策

作者:茶渐浓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

起因乃是郭淮曾是夏侯渊的司马。

汉中之战时,郭淮有疾而留后,闻夏侯渊出阵战没,乃聚拢散卒推时任荡寇将军张郃为军主。

这便是夏侯霸切齿的缘由。

非是将夏侯渊战死归罪于郭淮身上。

而是年仅十三岁的夏侯荣当时也在汉中,亦临阵而死!

郭淮身为司马,既然能聚拢散兵且违度推张郃为军主,为何不能阻止一个十三岁的少年郎前去赴死呢?!

这样的结果,夏侯霸始终无法释怀。

且随着夏侯渊一系逐渐没落,他的怨念愈发深重。

夏侯渊八子中,当以第三子夏候称与第五子夏侯荣才能最显。

夏侯称稚童时便好聚童子演行伍之事,年十六驰马射虎,勇名闻于魏武曹操;且与魏文曹丕乃布衣之交,可惜年十八便病故。而夏侯荣乃是与曹冲齐名的神童,七岁能属文,诵书日千言,经目辄识之,备受曹丕器异,却也亡故在汉中!

此二人的亡故,以及后来夏侯尚(夏侯渊从子)的病故,令夏侯渊一系在魏国的地位急剧没落,再无人位居重臣之列。

如今,夏侯儒(夏侯尚从弟)因护郭淮后路而阵亡,新仇旧恨一并涌上夏侯霸心头,面北怒骂不止亦不意外了。

此亦是司马懿意属他前去荆州的缘由。

他对郭与夏侯二人的矛盾、孰对孰错等并不关心。

但在他的麾下,不能拥有这种将率不和、反目成仇的事情。

不管是为了彰显自己治军的权威,抑或是出于日后各部同仇敌忾守御逆蜀的考虑。

故而,以将略与对雍凉的熟悉以及士卒拥护等层次考量,显然要弱于郭淮的夏侯霸,便成了调离雍凉的不二选。

思有决,司马懿便伏案奋笔疾书。

一是以天子曹叡调度为由,命护军薛悌为主将,督夏侯霸等部即可赶赴南阳郡,归征南将军王昶节制,军中辎重与粮秣雍州刺史毌丘俭会令民夫转运在后。

另一是以雍凉都督之权,对防务调整。

让校尉邓艾继续在贺兰山以南屯田、费曜督骑在侧戒备,仍是以费曜主事。

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