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3章:借鸡生蛋再杀鸡

作者:蠢蠢凡愚QD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

因为……

还是从哪个例子出发,当这个大豆公司的盈利远远高过这块地之前利润的时候,这块地……连带地上的所有设施归谁,都已经毫无意义。

到了那个时候,不论是a还是b,作为共同的得利方,都会毫不犹豫的将这块地想方设法的,纳入到公司中来。

而占据公司大部分股份且控股的c,则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。

这,被后来的人认为是量化改革中最大的,也是最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事实。只不过相对于无数林立而起,为政府,职工和经营者创造了利润的新公司新企业的繁荣相比,这种实质上的流失从始至终没有被追究。

而运用这种“借鸡生蛋再杀鸡”模式完成了原始积累的企业,更是凭借与地方政府合伙的关系,利用了大量的资源迅速发展,成为了日后新中华经济大殿中的支柱。

这样的方式,从根本上决定了92年伊始的这场改革,是在合法边缘甚至是在灰色之中进行的。

但是从效果来看,它成功了。

别人不知道,李宪知道。

只是,如果没有意外的话。

是的,没有意外的情况下。

现阶段李宪最怕的,就是这个完全陌生的模式不被区里所看中。而且照实来说,相比于另一个竞争对手,自己的底子确实是薄了一些。

他无法确认自己能否在资金,背景,以及规模上完全落后的情况下,凭借着这套前无古人,后来者不计其数的模式成功截胡。

大庆辉煌造纸厂他虽然没见过,但是从当初在考察透笼街的时候,几乎所有的批发商都在经营着辉煌品牌的产品这一点来看,说这个品牌是目前龙江地区卫生纸市场的龙头,一点儿都不为过。

更何况,李宪隐隐记得,这个辉煌造纸厂是跟着马胜利集团玩儿到最后的企业,也是马胜利集团在北方最大的生产支柱。

马胜利虽然现在已经开始凉了,可是还没到彻底完蛋的时候,在现阶段,自己这个小细胳膊,跟这样的大腿拧,还孱弱了一些。

看着李宪一门吃饭不说话,周围几人也没了声音。他们知道,计划怕是可能有变数。

正在食堂这边儿一片沉默的时候,门口响起了一阵交谈。

“周经理,您再好好看看。我们北林纸厂的情况,放眼整个北林地区,你可找不出第二家。不论是产能也好,还是设备情况也好,这么好的地方你上哪儿找去啊?再有,咱这立冰城离大庆都近,地理位置上也是独一份啊!”

袁大庆已经知道了李宪也想拿下北林纸厂——这让他感到了很大的危机感。

这个北林纸厂的厂长,他做的憋屈。刚刚上任没多久就被工会夺了权,现在在厂子里更是一点儿话语权没有,他不甘心。

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