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48章 忠言逆耳

作者:海风儿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

周隐回到衙署,坐下苦涩发呆。

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一旦楚瑜断供,计划的军需出现巨大缺口,只能一个解决之道,裁军。

裁军的后果不良多多。

江宁给养的八万军力,大半出于江宁,卸甲归田回归江宁,等同于增加江宁军力。

换成裁减淮南道出身的军力,则会降低淮南军的主导地位,还会造成很多将官闲置,引起军中怨愤。

假如强制裁减的江宁人,留在淮南道屯田务农,存在造反的可能。

周隐灰心的不想管了,但是他不能,眼睁睁看着淮南军走向败亡。

周隐起身,离开军府去往外城,找到徐温和张颢,道明楚瑜断供的后果,请他们劝阻大王。

张颢听了,说道:「楚瑜在江宁也就三万兵力,他敢断供反叛,我们及早发兵灭之不难。」

徐温说道:「楚瑜勾结常州,常州归附杭州钱氏,除非我们发兵十万以上,否则拿不下江宁。」

张颢意外,他一直认为,先王扶植楚瑜镇守江宁,出于制衡的成为杨渥外援,原来楚瑜已然尾大不掉。

「难怪胆敢侮辱杨渥,成精啦。」张颢腹诽嘀咕。

徐温又道:「小儿在淮河,据说出自江宁的武宁军,有的指挥使是楚瑜提拔,一旦出兵江宁,淮河或许发生叛乱。」

张颢皱眉,随口道:「先王怎么想的?居然放权楚瑜任职主将。」

徐温不语,淮河的武宁军两万,一万原本驻扎泗州的淮南军,三个指挥使都是淮南军老将,只是名义上隶属楚瑜。

一万出自江宁轮驻泗州,三个指挥使都是楚瑜提拔,一主两辅,主帅张和,原本李神福属下。

徐温曾经算计过,结果对于楚瑜的经营不寒而栗。

李神福死了,大半旧部在东吴军,偏偏楚瑜自诩李神福部下,李神福还认可过。

先王杨行密,命令东吴军调驻润州,最大的原因,忌惮楚瑜吞掉东吴军。

好在,李神福的长子任职东吴军中,只是年龄十九岁,任职兵马使,没有什么军功。

张颢望向徐温,问道:「想什么呢?你去还是我去?」

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