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91章 徐温的一根筋

作者:海风儿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

楚瑜投降了川南军,当初楚瑜交好的拉拢,严可求抉择了敬而远之。

严可求能够做官,得益于徐温的门路,故此感恩的辅佐,甚至于冒过杀身之祸,出头与张颢辩驳。

徐温执意的投附宣武军,严可求抵触的不看好。

宣武军支援来了扬州,无异于引狼入室,请神容易送神难。

淮南军与宣武军,多年的针锋相对。

故此,宣武军发生的事情,淮河防线会有文书记录,当成军事信息送到扬州军府。

严可求看过很多文书,得悉宣武军朱温,杀了河中节度使王珂,淄青节度使王师范。

徐温投降宣武军,长远看,不可能保住独立的权柄,鬼迷心窍的与虎谋皮。

严可求感觉徐温,几分的类似杨行密,阴谋手段玩的出神入化。

只是,徐温缺少杨行密的威望,缺少杨行密时期的铁板根基。

严可求回到家里,躺在榻上辗转反侧。

徐温破坏川南军的中原攻略,后果必然激怒川南军。

严可求明白了,润州十万大军,非是不能进攻扬州大战,而是在为攻略中原打掩护。

淮南军的存在,显得宣武军的最大威胁是北方藩镇。

严可求猛然坐起,下榻研磨书写两封密信。

一封送去淮河武宁军刘信,一封送去江宁楚瑜。

严可求一气呵成,搁笔叹息一声,没法子,只能保命第一。

严可求认为,徐温破坏川南军的中原攻略,川南军必然大举出兵扬州。

扬州在军事上无险可守,宣武军远水解不了近渴,川南军一江之隔。

还有一个致命原因,严可求身为判官,清楚扬州的财政入不敷出。

徐温依靠润州弥补养军缺口,失去润州,东吴军的军需没了着落。

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