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南军制是屯田兵,无战时,近半军力是农夫,有战时集结征发。
节度使的集结军令,造成川南的动荡气氛,入军出征的需要与家人告别。
李成刚所在的泾南兵府,被抽走一万军力,还剩了一万军力。
留下的兵府军力需要继续种田,城池只能两千军力镇守,其它的继续做农夫。
川南军的主要敌人是东川军和凤翔军,大江之北的防御不能空虚。
节度使抽调大江以南的镇守军力东征,符合川南面临的战略局势。
半月后,韦扶风率领三万精锐军力,抵达戎州蜀南县。
大军驻扎蜀南县,韦扶风召集所有兵马使亮相,但没有说率军要做什么。
......
黑神垭(娄山关),位于播州遵义县与桐梓县的交界,沟通巴蜀与黔中道的重要关口,黔北的咽喉天险,兵家必争之地。
杨端,太原人,乾符三年(876)应募南下,其时播州有僚人族反叛,引南诏军力入侵播州占据。
杨端响应大唐朝廷招募,率领七姓联军,与泸州罗氏一起夺回了播州。
罗氏原本是播州之主,统治播州百年,南诏入侵播州占据,播州之主的罗太旺逃去了泸州罗氏。
杨端率军收复播州之后,成为播州刺史,罗氏居辅,联军七姓也获得了领地。
也就是说,杨端入主播州之后,实施了僚人族的领地首领统治,领地之内的一切皆属于首领家族,类同思州田氏。
此时,杨端率领四万军力,宛如不见首尾的长蛇通过黑神垭。
四万军力多数是僚人族,僚人族军力的武备简陋,多数是一根长矛,半数有藤甲,不过僚人族军力宛如野兽,战斗悍不畏死。
杨端入主播州近二十年,与僚人族血拼了十数年,为了征服一个个僚人族部落,可谓恩威并施,联姻的手段也用上,最终获得很多僚人族认可,成为播州土皇帝。
此次率军出征,有一万五千僚人族军力属于思州。
杨端的本心不想进取川南,不是他没有雄心壮志,而是理智的清楚利弊,取川南易,守土难,贪多的后果让他顾此失彼。
十余年的奋斗,好不容易立足播州,成为一地霸主,杨端惧怕失去了播州根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