俪奴恍然,轻语:“离间之计。”
韦扶风点头,轻语:“计策之道尽人事,听天命,我总不能吐出嘴里的肉,归还洱海统治。”
俪奴点头,韦扶风又道:“南诏这里,不能成为战争不断的泥潭,我的其它地盘更需要军力防御,这里只能驻守四万军力,还得轮番互动驻扎,故此要镇抚结合,一句话,我消耗不起。”
俪奴点头,轻语:“难怪郡王,没有调来大军一举扫平。”
韦扶风轻语:“扫平谈何容易,蛮族占据地利,我进他退的藏猫猫,大军适合攻占城池农田,冒然去与蛮族部落山地野战,纯粹找死。”
俪奴点头,韦扶风又道:“我亲自来到洱海,主要解决尽快归治,败走的南诏势力,需要联合外势兵力的时间,或许不久发动反扑。”
俪奴点头,又问道:“郡王会增兵吗?”
韦扶风回答:“会有三千骑兵增援,但不会来到洱海地域,主要用于伏击可能的吐蕃进犯。”
“吐蕃?”俪奴失声,玉手捂嘴。
韦扶风笑语:“若是战局不利,不会抛下你。”
“奴谢郡王不弃。”俪奴温柔道谢。
......
韦扶风回到迎春阁,坐着饮茶思索东川军的问题。
东川军宛如一根钉子扎在巴蜀大地,成为韦扶风统治的心腹之患。
只是东川军很难瓦解,虽然顾彦辉缺乏雄才大略,但忠心的拥护者很多。
根源还是东川军的将官出身勋贵很多,具有一定的知耻品德,而天下多数的藩镇将帅,出身草莽无赖。
无赖之徒利益当先,为了利益,爹娘兄弟也能够杀害。
最典型的例子,王建,朱温和死去的前任河中节度使王重盈。
王重盈为了避免被儿子害死,不惜将两个亲儿子打发远远的,不许回来。
韦扶风考虑,该不该强硬的拔除钉子,依靠不断的调动收买,或许几年也不能瓦解东川军。
几年的变数太多,一旦外患侵犯加重,出现多线作战,东川军的造反后果致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