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3章 朱温的坑杀

作者:海风儿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

驻扎在商州的三千淮南军,接到军令撤回,散归地方弹压维持治安。

淮南军的备战反应相当迅速,与之相比,发起战争的宣武军行动迟缓。

庞师古奉命统帅七万大军为先锋,但各州征发的兵力姗姗来迟。

进入九月,七万军力才在徐州集结完毕,开拔南下行动迟缓。

庞师古身为久经沙场的老将,对于军力的现状无可奈何,大半是降兵,只有骨架兵头是他的追随部下。

庞师古不敢过于督促威逼,顾忌发生哗变。

齐鲁和徐州的原节度使,与宣武军战争多年,可谓血仇累累,这一次强征离开故土,厌战情绪高企。

......

淮南军积极备战,高层进行了战略分析。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根据探报,七万庞师古军自徐州出发,南下淮河清口,意图渡过淮河,挺进楚州高邮,兵临扬州城下。

另一路葛从周军,进攻号称淮南门户的寿州。

依据历史发生过的战争,北方进攻淮南,最佳进攻路线就是拿下寿州,之后的路途是淮南平原,利于进军。

徐州出兵,清口渡过淮河的路线,虽然距离扬州路程最短,但是渡过淮河之后,面临水网密布的路途,需要强大水军助战。

若是没有匹敌的水军齐头并进,一路上基本被动挨打。

杨行密主张出动大军,击败进犯寿州的葛从周军,然后顺流而下再战庞师古军,若是庞师古军渡过淮河,则依靠水军败之。

出身河东军的李承嗣,认为寿州有悍将朱延寿镇守,葛从周的一万军力进攻无济于事,很可能是朱温的诱敌之计,若是让庞师古军渡过淮河,押后的宣武军必然南下会合。

因此,必须御敌于淮河之外,轰轰烈烈的直面七万庞师古军,只要战败庞师古军,朱温必然退军,朱瑾也持一战决胜负的想法。

最终,杨行密采纳李承嗣的战略。

......

由于宣武军的行动迟缓,身在桂管的韦扶风接到了紧急军情。

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