韦扶风神情恭敬前行,走到正中单膝跪地,恭敬道:“楚瑜进见,拜见大王。”
满堂寂静,忽而一个声音呵斥:“不知礼数,胡诌八扯,堂上郡王大人。”
韦扶风抬头望去,左侧首位,站立一名绯袍官员,三十多岁,国字脸,短须,浓眉大眼,居高临下的盯着他。
韦扶风从容回答:“我家杜洪大人,尊称宣武军节度使大王,如今杜洪大人归属淮南节度使,不应该尊称大王吗?”
绯袍官员一滞,怒道:“我家郡王岂是朱温贼子能比。”
韦扶风回答:“杜洪大人这么吩咐的,属下口舌不敢乱说。”
“混账。”韦扶风的顶撞,绯袍官员勃然大怒,咆哮呵斥。
韦扶风低头不理会,忽左侧一个男音道:“周判官,朱温能被尊称大王,我看淮南节度使也能当得,大王称呼不错。”
“朱使君,这称呼乱不得,影响郡王大义正统。”绯袍官员辩驳。
“什么影响正统,大王就是正统,就算尊称大王,淮南节度使还是大唐大义。”另一人辩驳。
“嗯,大王的称呼,听着顺耳。”又一个男音附和。
忽而正面的杨行密说道:“好啦,一个称呼,无须伤了和气,说正事。”
堂内一静,杨行密又道:“楚瑜,你说来意。”
韦扶风腹诽,怎么不让起身说话,只好跪着回答:“大王,杜洪大人投奔宣州,田公暂时安置为水军都督,楚瑜任职水军参将。
田公尊崇大王,请杜洪大人来到扬州获得大王任职,杜洪大人担心军中哗变,命令楚瑜代为进见大王。”
“嗯,杜洪来投,属下兵力情况?”杨行密问道。
“回禀大王,杜洪大人麾下一万将士,战船近三百艘,其中四艘巨大楼船,杜洪大人愿意向大王贡献一艘楼船,彰显军威。”韦扶风回答,加料,反正不是他的。
杨行密道:“三百艘战船,还真是不少,周判官,你觉得如何安置杜洪水军?”
周判官回答:“杜洪麾下兵力不少,又曾经是鄂岳军节度使,属下认为水军都督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官职不合时宜,应当任职节度副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