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二郎的提点,戳中了杜猛的软肋。
杜洪虽然说过杜猛继承人,可是一直没有公布,节度使留后还是杜涛。
杜猛心动了,名不正言不顺的日子实在难熬,关键是五千江宁军,存在随时造反的要命隐患。
杜猛使人召唤,五千江宁军的五个兵马使。
应令而来的都是录事参军,主将兵马使不愿羊入虎口。
杜猛是第一次召集议事,结果让他坚定了受降抉择。
五千江宁军不敢造反走奔,主要是常州大军的威慑。
杜猛介绍了韩二郎,询问五个录事参军,愿不愿意归降淮南军,归属武宁军节度使楚瑜。
五个录事参军意外,当然不能擅自做主,回去禀告主将兵马使,得到一致回复,愿意归属武宁军节度使楚瑜。
韩二郎激动,走马上任指挥使,随他一起来的李武任职副指挥使,李川任职行军司马。
五个兵马使听令,各自划拨两队将士归属中军,五千江宁军悄然易主。
韩二郎飞报大帅楚瑜,韦扶风得报愉悦,江宁军自然是愿意回归故乡。
韩二郎交给杜猛一封文书,武宁军节度使楚瑜的承诺书,盖着节度使大印。
韩二郎告诉杜猛,奉命配合他掌控鄂岳军。
杜猛一看不是吴王承诺,怀疑是不是楚瑜擅自招降,但是由不得他反悔,他也不想反悔。
江宁军的造反隐患变成助力,杜猛大胆实施取而代之,他必须先发制人,否则父亲得知他的受降,或许不利于他。
杜洪的帅船,五十亲信守卫,帅船左右各自停泊五艘战船,五百将士拱卫。
夜幕降临,华灯初上。
韩二郎下令五千江宁军登陆,鄂岳水军得到过杜猛的军令,没有阻止江宁军离开船只。
韩二郎率领五千江宁军,遵从韦扶风命令趁夜走奔升州,他以为配合杜猛是一种诓骗。
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