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....
“皇后娘娘,懿安皇后娘娘,太侄殿下,臣等已经看过蓟辽袁都督的奏章了。臣等一致认为,东虏极有可能趁着我朝国内多灾,皇帝南下要......巡查之时再出燕山!
但是黄台吉的四出燕山是走辽西,还是出千里松林进军漠南蒙古,内阁也不能确定。”
说话的是内阁首辅王在晋。袁崇焕的奏章,王在晋和内阁的其他几位阁老都已经看过了,而且还开了小会进行研究讨论。
他们讨论的结果,则是在黄台吉将会四出燕山的问题上达成了一致——这几乎是必然的!
一方面明朝境内连年遭灾,而且灾害还愈
演愈烈,能打的皇帝朱由检不得不南下要饭——民以食为天嘛!陕西和中原的大水一冲,多少人没饭吃?不把他们喂饱了,那就得农民起义,天下大乱!
而攘外必先安内!朱由检不把内安好了,哪里有余力攘外?
而黄台吉那边则走了狗屎运,风调雨顺到了秋收(大明这边如果不是陕西、河南的大水,也是风调雨顺的好年景),而且还从朝鲜捞了一票。根据杨镐、李信的“捷报”,后金军掠了三四十万人口从朝鲜的京畿道和黄海道撤退了,还卷走了所有能卷走的财物。
另外,锦衣卫前一阵子还报告说后金国从崇祯四年下半年开始,就忙着整顿各族各部,建立八旗蒙古、八旗汉军、八旗朝鲜和番外蒙古三十二札萨克旗。
到了崇祯五年秋,后金国已经有了总共六十四个旗,下属的牛录总共有1400多个!
虽然有滥竽充数和虚张声势之嫌,但是可以肯定的是,后金国现在难得有兵有粮,而且大明这边还有机可乘,黄台吉哪能不大干一场?
黄台吉现在如果不干,等明年后年,大明风调雨顺,粮食大丰收的时候,还不得干死大金国?
“那么内阁准备如何应付?”张皇后发问道。
“内阁现在有两种意见,”王在晋说,“第一种意见认为因为以不变应万变,命令蓟辽、燕宁、宣大、信州及诸万户斡尔朵小心提防,随时准备坚守城池以应敌人。
同时京畿地方的帐前军、殿前军、北直隶八府团练军都必须做好开赴前线的准备!
第二种意见认为应该调集帐前军、殿前军、北直隶八府团练军的精锐开赴前沿,以便在奴贼来犯之时,趁其立足未稳,大军未集,立即将之击破!”
“孙侍郎,你怎么看?”周皇后点了孙传庭的名,想听他的意见。
孙传庭不是阁老,但却是兵部右侍郎兼殿前军总镇、提督九门,就是朱由检留下看家的大将。
“皇后娘娘,”孙传庭马上就接过问题,出班上奏道,“臣以为奴贼如果攻打辽西、大宁,朝廷都不必在意,命蓟辽、燕宁两军坚守就是了。两军兵力都不弱,各个城池都非常坚固,而且储备充足,光是蕃薯就够吃一年,根本不怕围困。我们大可等到陛下要......赈灾归来,再汇集大军与之决战!
奴贼如果越千里松林西进,臣以为应该在漠南草原与敌决战,以免草原上人心浮动,为奴所用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