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一十六章 立君之争

作者:徒鱼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

“走,往哪里走?自登基十七年,逆贼直逼京师。朕虽德薄藐躬,上干天咎,然皆诸臣之误朕也,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,去朕冠冕,以发覆面,任贼分裂朕尸,勿伤百姓一人……。”崇祯天子说着,将一条白绫挂在树上……。

“送陛下……”王承恩双目含泪的大声高呼。

京城陷落的消息传到留都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月多以后,消息传来,留都一片大乱。

经过一番打听和证实,发现太子等人均没在乱军之中后,南京六部官员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,决定拥立一位朱家藩王为帝。

有了新的皇帝才能复兴大明,收拾破碎山河,继而挥师北上,平灭流寇,驱逐满清,收复京师。

当然,该立谁当皇帝又是一个巨大的争议,按照“皇明祖训”的规定,立太子是按照:“有嫡立嫡,无嫡立长”的原则。

这个人选自然是从崇祯帝以上追寻,崇祯皇帝虽然公有七个孩子。

但太子朱慈烺在农军军进京的时候已经被俘,虽然被李自成封了王,可此时早已不知所踪。

朱慈炯、朱慈照,朱慈焕也在甲申之变中下落不明。

此外还有怀隐王朱慈烜、悼怀王住慈灿,悼良王皆早殇。

熹宗皇帝又无后,而光宗除了熹宗、思宗外还有简怀王朱由?、齐思王朱由楫,湘怀王朱由栩,惠昭王朱由橏,皆夭折。

于是作为神宗章子的光宗其一脉已无人继大位,神宗次子朱常溆刚出生便已死。

第三子福恭王朱常洵虽已在农民军攻洛阳时被杀,但庶长子朱由崧却还在,此外神宗还有第五子瑞王朱常浩、第六子朱惠王常润、第七子桂王朱常瀛,但众王之中以朱常洵居长,于是按照继位原则,福王为第一顺位。

这位万历三十五年七月乙巳生于福王京邸的藩王,于万历四十二年随福王朱常洵就藩于洛阳,此后又在万历四十八年七月甲辰封德昌王,后进封福王世子。

崇祯十四年正月,李自成陷洛阳,其父福王朱常洵缒城而出,藏匿于迎恩寺,后被搜出,于是被杀。

而朱由崧缒城后,却得以逃脱,前往怀庆避难,崇祯十六年五月袭封福王。

崇祯帝手择宫中玉带,遣内使赐之。崇祯十七年正月,农民军东征,怀庆闻警,于是继承福王之位没多久的朱由崧便是匆匆逃亡卫辉,投奔潞王朱常涝。

三月初四卫辉闻警,朱由崧随潞王逃往淮安,与南逃的周王、崇王等一同寓居于湖嘴舟中。三月十一日周王朱恭枵薨于舟上,三月十八日福王上岸。住在杜光绍园中。三月二十九日,京师沦陷消息传至淮安。

南京诸臣皆认为国家不可一日无君,议立新帝,朱由崧显然是最合适的选择。

可是这个时候,大明朝中党派争端再次显示出了惊人的实力,钱谦益等东林党人由于之前的“国本之争”而心存芥蒂,唯恐朱由崧即位后追究昔日东林党人攻讦郑贵妃(朱由崧祖母)之事,故而以立贤为名,拥立穆宗朱载垕第四子朱翊镠之子潞王朱常淓。

朱翊镠与神宗同母,都是生母孝定太后李氏。隆庆四年,仅两岁的朱翊镠受封潞王。

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