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本在林东看来招募新兵是件十分困难的事,毕竟在这个年代,军户是没什么地位的。
可是,当他和李达将征兵的摊子一摆之后,才发现自己真的错了,而且错的很离谱。
因为,不到一炷香的时间,桌子前面已经排起了长龙。
林东哪里知道,现在明朝的百姓日子过得十分艰苦,加上正是青黄不接的季节,多少人已经开始靠着吃糠咽菜艰难度日。
突然听说有人招兵,而且还是招募乡勇,这些人的脑筋立刻活络起来,这不就是给他们这些没饭吃的青壮一个免费吃饭的地方么?
一般来说乡勇是不用参加战斗的,也就是去训练那么一两个月而已。
按之前参加过乡兵训练的人留下的经验,乡兵可是有工资的,虽然不多,聊胜于无,总比在家坐吃山空要强得多。
当然,最重要的是,参加乡勇就意味着可以天天吃饱饭。
只要有饭吃,做什么不是做,就算上战场又怎么样?战死总比饿死好。
看着人潮汹涌的队伍,林东心中暗自恼恨,要不是手中银两有限养不起这么多人,他真恨不得招个几千人。
可这个想法他根本无法实现,毕竟他手里只有那么点钱,真要招那么多人的话,只怕一天都撑不过去。
因此林东不得不按照原来的计划,按捺住心中的冲动,开始了兵丁招募。
对于招兵林东没什么经验,好在他看过胡宗宪的幕僚郑若曾所著的《江南经略》,这本书详细讲述了戚继光招募兵丁的标准。
书中介绍戚继光招兵标准:在市井里混过的人不能用,喜欢花拳绣腿的人不能用,年纪过四十的人不能用,在政府机关干过的人不能用。
但凡皮肤白净、行动伶俐、看见官府之人毫不顾忌者,均不要。
因为这些人往往都是老油条,关键时刻根本靠不住,不但自己会开溜,肯定还会拉着其他人一同开溜。
万一被上司抓住,他们又有足够的口才为自己辩解。这种人在军队中,就是老鼠屎的存在。
他要的是那些皮肉坚实、黑大粗壮的乡野老实人,这样的人才好指挥,才能打胜仗。
戚继光征兵要求概括起来就是:四肢发达头脑简单,为人老实遵纪守法,服从政府敢打硬仗敢冲锋不怕死,具备二愣子性格的肌肉男。
戚继光治军的方法,也多被后人借鉴和继承,最著名的就是清朝湘军的创始人曾国藩。
对戚继光征兵的标准林东深以为然,当即也不客气,狠狠借鉴了一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