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三章 我要当兵

作者:徒鱼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

有了这批人做底子,以后要发展军队,中低级军官算是有了,整个军队的架子搭起来了。

到那时候,想要扩充实力也容易的多。收拢了军心,还有一件事情需要处理,那就是那些阵亡的士兵。

林东当即命令苏义将战死的那些士兵名册取出,然后当众宣布:“凡战死者,若家中有兄弟的,准许兄弟一人参军领取军饷。”

“若无其他兄弟,家中有儿女需要养活的,安东军按照标准每月发放物质,直到孩子长大成人。”

“若家中有父母无人赡养的,则由安东军每月按照标准给与补贴……”

这些政策一出,所有人多倒吸一口凉气,将军果然仁义,就连战死都有这样的福利,跟着这样的长官若还不尽心效命,那还是人吗?

见众人眼中放光,林东心中暗喜:“我就不信还收买不了你们这些人。”

做好安排,林东开始着手准备扩军的事情。

按照林东布置,扩军必须严谨,招兵的标准不能改变,之前怎样现在还是怎么,不能因为人数变多而放松,他甚至下令,如果没有合适的兵员可以减少数量,宁缺毋滥。

最后招兵的任务交给了李达,而他自己,则潜心研究起火器的图纸来。

按照他的记忆,在历史上还出现过一种火器,那就是燧发枪。

16世纪中叶出生在枪炮工匠、锁匠和钟表匠家庭的法国人马汉,一心要改变转轮火枪的弊端。在他眼中,转轮火枪结构复杂,造价昂贵,而且在钢轮上有污染时还不能可靠地发火

经过研究,他在转轮火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成,取掉了发条钢轮,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,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,射击时,扣引扳机,在弹簧的作用下,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,冒出火星,引燃火药击发。

燧发枪大大简化了射击过程,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,使用方便,而且成本较低,便于大量生产。

只不过在这个条件简陋的大明,要想生产燧发枪确实有些困难。

据他记忆,燧发枪的出现是因为当时的欧洲科学技术已经有了迅速的发展,采矿,冶金与机械制造行业开始采用机械装置,利用人力、兽力、风力、水力和机械牵引力生产能力大大提高,甚至成吨水力锤和优质的钢材出现,为枪械制造提供了有利条件。

看来,要想提高生产条件,光靠着人力锻造已经无法满足。

于是那个想法在他脑海中诞生——那就是迁营。

招兵的事情进行的很顺利,尤其是当群众听说是林东率领的军队灭掉了山贼之后,安东军声望在百姓中大涨。

一听是安东军前来招兵,村民纷纷响应。

李达对于林东的命令丝毫不敢大意,一切按照他的命令执行。

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