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卷 囚徒 第六十三章 名落孙山

作者:大饺子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

孙山不由得一怔,他再仔细看去,第二名赫然写着颍川徐庶,第三名扶风法正,第四名又是来自广陵的徐宣,至于扶风孟达则排在了第七位。

孟达何其精明,挤出一各笑脸道:“还不错,我们四人都上榜了。孝直,你得了第三名,恭喜啊。”

法正面色阴沉,勉强点了点头。

徐庶一样脸色不太好,但他和法正不同,在鹿门山一直被另外两个更变态的家伙压制,很快就恢复了正常,感叹道:“果真不能小看天下人啊。”

那么陈矫和徐宣到底是谁呢?

大家应该还记得从陈登身边离开说要来司隶投奔曹操的两个愣娃吧?

记得就好。

话说陈矫和徐宣早一个多月就来到司隶,他们的本意是直接去司空府报上名号。但刚一进雒阳就听人说尚书台在搞什么考试。两人都不是庸人,稍一打听就明白这次考试不只是收敛人才这么简单。

两人合计了一下便决定也来参加考试。

他们很早便在广陵帮助陈登处理公务,经验丰富,又不是腐儒,数学、经史子集也同样擅长,在糊名判卷的情况下,得分几乎与徐庶、法正不相上下。

由于四人成绩太过接近,王垕和国渊对于谁是第一名实在无法做出判断,只能上报曹操。曹操也很为难,便征询了荀彧的意见,最后还是荀彧拍板决定用书法来评判四人的最终排名。

至于孟达,他中间有一道行政题没有答好,稍微扣了一点分,他本人其实也是郡守级的大才,就是偶尔过于自信,不拘小节。

结果就变成了现在的排名。排第一的不是王垕心目中的二人。不过他前世游戏经验丰富,对陈矫这个人物多少还有一点印象,似乎是个比较厉害的能人。至于徐宣,他是真的不知道这位后来的曹魏社稷之臣了。

造成最终这种排名的主要原因还是考题过于简单了,如果题目再难上几个高度那陈矫、徐宣和孟达肯定不是徐庶和法阵的对手。

当然,会试的排名也不代表什么,还有第二轮的殿试呢。理论上只要发挥好,就连最后一名的孙山都有可能在殿试中得到第一。

徐庶、法正四人也懂这个道理。再说四个人中三个人都是前十的排名,这种事不应该庆祝一下吗?

汉代没有私营酒楼,现在各个势力都在禁酒,四人也没有郭嘉那种随时都能找到酒的能力,只能买了一些吃食,回去后以水代酒好好的吃了一顿大餐。

会试没有上榜的考生也不是就此回家,他们可以留在雒阳充作太学生。在王垕的提议下,他们作为太学复课的第一批学生将学习除传统的经史子集外,还将将学习偃师折冲府研究出来的各种与民生相关的技术,同时还有周期性进入朝廷各个官府学习行政能力。朝廷还将减免那些家贫的考生的学费。

但不是每个考生都想留下。有一些大士族出身的考生本就是来“体会生活”的,既然没有考中,那就只能“遗憾”的回去继承百万家产了。

留下来的考生在会试放榜后便前往尚书台登记在册,看样子可能用不了多久太学就能重新授课了。

至于授课地点问题,国渊已经委托尚书台相关官员紧急先修缮太学一部分房屋。反正这个时代的人喜欢玩荒野求生,只要立几根柱子,再有个房顶应该就够用。

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