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这样,带着自己是某个故事主人公心境的胡辅一点点长大了,但养父所说的敌人却一直都没有来。
直到那一天,建安四年(199年)三月初七,父子二人时隔多年鬼鬼祟祟的摸回零陵老家才终于得到了那个消息。
他的敌人全都死了,他的祖父得以平反。
而平反这件事已经发生了十年,也就是说他们最近十年本不需要出去东躲西藏。
带着一丝遗憾,一丝古怪,和全身的放松,胡辅迎来了新生活。
他也怪过,也恨过,最终只能选择释然。
这个时代消息传递十分落后,荆南地点又偏僻,家族中人也没有主动去打探,平反的事情直到初平三年(192年)才被胡辅的家人所得知,中间七年又实在是联系不上正在游学(要饭)的父子二人...
既然不需要流浪了,那胡辅也想过一过正常人的生活。
他尝试了。
然后失败了。
他的养父为他娶妻,他的家族将他视作自己的孩子,他的新婚妻子虽不美丽,却在知道他的身世后对他多有怜爱。
在加上在流浪中跟随养父学习的一身在这个年代还算凑活的本领,胡辅混个小富即安理应不算太难。
但胡辅总有一种割离感。这种感觉割离了他和养父之间的亲情,割离了他和妻子之间的情爱,割离了他和家族之间的关系。
胡辅想要压制这种割离的感觉,但心中总是有一个声音在提醒他,你不是胡辅,你是窦辅,大汉大将军窦武的孙子。
那个被士族坑骗最终全家惨死在宦官手中的可怜人的孙子!
他变得无所事事,因为任何事都无法让他提起兴致。
于是那一天,养父胡腾拿来了一纸诏书。
“孩子,我知道你心中在想什么。但光想不是办法,去雒阳吧。大汉复兴在即,它需要人才。我相信我儿天生就是应该站在朝堂上的,你一定可以高中进士,重新让人们知道窦氏的威名。”
于是胡辅带着对未知的希望来到雒阳参加科考。
第一轮落榜了。
如果胡辅来到雒阳第一时间就透露自己是被天下人称为“三君”之一窦武的遗孤,他根本不需要科考就能进入朝廷混一个官职,甚至直接担任千石级别的官员也不会有人有意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