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三十八章 钢铁雄心

作者:曹吉利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

他唯一能做的,就是吩咐旁边的工师,给所有参与冶炼的工匠涨涨工资,以及口粮标准。

当新一炉铁水炼出的时候,刘盈看到金红色的铁水,顺着搭好的管道快速流淌,分别流进了一大一小两个金属缸内。

接着,金属缸被滑轮吊起,分别倒进了另外两个熔炉之内。

刘盈知道,那个小金属缸倒入的地方,将要炼制出的是一种新型的钢材,锰钢。

汉中这地界,最不缺的就是锰矿。

锰钢的脾气十分古怪有趣,如果在钢中加入2.5—3.5%的锰,那么所制得的低锰钢简直脆得象玻璃一样,一敲就碎,但如果加入13%以上的锰,制成高锰钢,那么就变得既坚硬又富有韧性。

他要做出锰钢的原因,并不是想要打造出锰钢剑或是其他武器盔甲,而是为了制作轴承。

准确的说,是为了制作轴承内的滚珠。

当然了,球型滚珠是造不出来的,但圆柱形的滚珠却并不难。

秦汉时期的车轮上,所用的大多是青铜或是铁质的轴承,至于结构,则是滑动轴承,相比较刘盈想要做出的滚动轴承,不是太适合这一时期的马车。

滑动轴承更适合的,是低速重载工况,或者是维护保养及加注润滑油困难的运转部位。

比如汽车的发动机。

刘盈打算,将这里制作的轴承,除了工坊内使用之外,剩下的全部用于小推车和四轮马车之上。

他想要做的,就是为大汉再提提速!

站在刘盈身边的盘公捋着胡子赞叹道:“老夫虽然不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景,但此时此刻,还是颇为感慨啊!真的没想到,这世上居然有如此冶炼金属的方法!”

刘盈只是笑而不语,按照他的估计,这处煤铁商社的日产钢铁能力,不会超过四千斤,折算成后世的数据,则为一吨。

年产钢铁不过三百多吨,这样的数据,在后世不用环保局上门,钢铁厂老板就自己关门大吉了……

但,这是没办法的事情。

如今,限制钢铁产量的最大桎梏,主要是采矿的速度。

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。

没有足够的人手去采矿,建的小高炉再多,也没有原材料去用!

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