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放在三人面前,酸辣的香气刺激的几人已经快要安奈不住自己的双手。
面汤上漂浮着的红色辣子油浓香扑鼻,几样的配菜和一点野蔬安静的堆在面条上面看起来十分美观。
李跃端上来一个小醋瓶和一小罐盐巴,叮嘱几人要是觉得味道不够就自己加料,随后便丢了几个剥好的大蒜离开。
“香!是真的香!”
酸汤的香气与辣子油调和让几人的鼻子不断耸动。
李二捧起木碗深深吸了一口热气,似乎整个人都沉浸在其中一般。
随后按照李跃一开始教授的吃法,咬下一小口剥好的大蒜,挑起一筷子面条送入口中。
眼见瞬间变亮,吃面已经不能形容李二的状态了,此时的样子完全可以称为喝面。
几颗大蒜往大碗里一丢,三人也顾不得烫嘴,端起大碗划拉着筷子,连汤带水的就往嘴里送。
唐代,把面条叫“汤饼”或者水引”,但那时的面条制作工艺远没有现代这么丰富。
唐代面条的做法是。
细绢筛面,以成调肉〔月霍〕汁,持冷溲之。
水引,按如著大,一尺一断,盘中盛水浸。
就是先揉搓到像筷子那样粗细,一尺长的段,再在锅边上揉搓到韭菜叶那样薄。
这时的面条,已类似宽面条了,有时候人们也会去做一些极薄的面片来吃。
面条既属经济饱肚的主食,还可作登大雅之堂的上佳美食。在长安很多达官贵人都喜欢吃面,并会以面食招待家里来的客人。
李二平时自己在宫中也会要求冬天要做“汤饼”;夏天则做“冷淘”。
汤饼就是热面,冷淘就是凉面。
这也是他们第一次来吃手工挂面,毕竟这玩意在明代后才第一次出现在华夏。
一大碗面条连带臊子汤,足足三斤的伙食,被几人连汤带水的送入肚中。
感情以前吃的面条都是垃圾,跟李跃这随手做出来的早饭是根本比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