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九 孙权厚葬周公瑾 刘备重用庞士元 一

作者:高木峰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

周瑜自以为得计,便将取益州换荆州的计谋禀告孙权,批准后起兵五万,进发荆州,不料又中了诸葛亮之计,怒气填胸,箭疮三气而复裂,大叫一声,坠于马下,左右急救归船。行至巴丘(今湖南岳阳),突然昏迷不醒,众将哭泣呼喊,徐徐复醒,唤左右取纸笔作书给孙权,对众将说:“吾非不欲尽忠报国,奈天命已绝。汝等要善事吴侯,共成大业。”说罢,仰天长叹;“既生瑜,何生亮!”连叫数声而卒,年仅三十六岁。

孙权闻报周瑜死讯,拆遗书观看,乃推荐鲁肃代都督一职,不禁哭泣说:“公瑾有王佐之资,然而寿命短促,我还能依赖谁呢?既遗书特荐子敬,岂有不从之理。”即日即命鲁肃为都督,又亲自穿上丧服为周瑜举哀,左右皆被感动。

周瑜的灵柩运回吴郡时,孙权到芜湖亲迎,命厚葬,公出各项丧葬费用,厚恤周瑜长子周循、次子周胤及其女儿。

庞统闻知周瑜死讯,急忙赶往巴丘,送丧至柴桑。

吴地文人学士多知庞统名号,知其在赤壁大战中立有大功,且喜好评价人物,树立别人的名声。被其评价之人,往往都超过本人实际才能。

有人感到奇怪,问他为何如此?

庞统说:“方今天下大乱,正义之道逐渐衰退,善人少而恶人多。我想兴起这样的风俗以达到助长正道的目的,所以要宣扬好的榜样,改善世风。如果不这样做,善人会越来越少。十个人当中如果可以改善五个人,就可以将此事完成一半,进而达到教育世人的目的,使有志向的人可以自己勉励自己,这样难道不行吗?”

不少人都愿与其接近,听其评说。

庞统随众人将周瑜灵柩送至柴桑欲回时,与其一起送丧的陆绩、顾劭、全琮等人前来送别。

庞统知道他们的来意,于是告诉他们说:“陆绩可以说是一匹驽马,有逸足之力;顾劭可以说是一只驽牛能负重远行。”对全琮说:“汝好施慕名,好像汝南樊子昭,虽然智力不足,但也是一时佳人。”

陆绩、顾劭对庞统说:“如果天下太平了,希望和你一起品评四海之内的名士。”

于是陆绩、顾劭、全琮等人与庞统深交而还。

事后,有人曾问庞统:“陆绩比顾劭好吗?”

庞统说:“驽马虽然精良,但乘坐的只是一人罢了;驽牛一天走三十里,所负载的哪里只是一个人的重量呢?”

顾劭听说后,去见庞统,与其交谈。

顾劭问:“先生有善于知人之名,你说说,我和您相比,谁好一些?”

庞统说:“讲到陶冶世俗,综合分析人物,我比不上您。但是,如果论给帝王出谋划策,我可就比您强一点了。”

顾劭认为庞统的话有道理,遂与其相交亲近。

却说诸葛亮在荆州闻周瑜死讯,为了进一步巩固孙刘联盟,共同抗拒曹操,又上演了“诸葛亮吊孝”一出。

诸葛亮径至柴桑,鲁肃出于联合抗曹大局,以礼迎接。

周瑜部将多以为都督被诸葛亮气死,欲杀诸葛亮报仇,因见赵云带剑紧随,不敢下手。

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