另一个老师见他一句话结束后便不再说话,问道:“你拍过三部戏,都是什么角色?”
“一部只有几句台词,另外两部是主要演员之一。”
“谈谈你对表演的看法。”
徐容来之前没准备这个问题,但是只是思索了两秒钟,便说道:“很有趣,拍戏的时候虽然很累,但是在塑造角色的过程中我感觉特别有成就感。”
第一个说话的男考官将简历放在了桌子上,两手交叉,说道:“你能说出几个电影理论家的名字吗?”
徐容心中愈发紧张,流程自第一个问题之后,跟培训班说的完全对不上了,但是他仍记得同事的叮嘱,要始终保持自信,无论什么情况千万也不露怯,于是道:“张慧君。”
这个名字他从网上查学校的资料的时候注意到过,当时他也没在意,只是有个大概的印象,他那会儿想要辨别的是两所学校的不同。
张慧君的相关介绍很简单,北电院长。
几个考官听他说出的名字,同时笑了,那男考官问道:“还有别的吗?”
徐容摇了摇头,他上课的时候听说过几个名字,但是不确定,这时候根本不敢瞎扯。
“好了,你可以走了。”
徐容出了考场,只是想了一会儿便知道问题出在哪了。
不过对他来说是一件好事。
按照正常流程,初试一般自我介绍后会要求朗诵一段准备的诗词,再之后是声乐和形体的简单考察。
但是因为他拍过三部戏,再加上形象不错,考官大概认为根本没有考察的必要,直接把这些流程给略过了。
至于拍摄的经验,在艺考中有用,却也并非绝对,童星不过艺考并不是什么稀罕事。
好在一个周后,初试结果出来,过了。
徐容看着剩下的2736人的考生,心中对接下来的复试也愈发重视。
接下来的复试和三试才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。
按照往年的经验,通过复试的一般在300人左右,也就是90%以上的考生会在复试被淘汰。
到了三试,相对来说要好一些,但是无论如何,最终只录取30个人,录取率不到1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