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参加比赛的,基本上也都是自己学校、自己市、自己省排得上号的存在。
不得不说李松林是真的很强,至少在知识储备上没得说,也确实值得参赛的众人学习。
选择参加比赛的也基本上都是想要打破现有僵局的,谁会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实现零突破呢?
从无到有一直都是一个需要不断去克服种种问题的一个过程。就算是一直以来没有成功过,可又有几人没抱过希望呢?
虽然说前排没有排上,但细数不难发现我们的成绩也是有一直在进步的,这一点毋庸置疑。
哪怕这一场比赛本身就是不公平的,可我辈少年从来未停止过探索。
当积蓄力量到一定程度,量变势必能诱发质变,而大家也一直在等着这样的一个结果。
无论李松林还是其他选手,所有参赛的都希望最终代表能够闯出一个好成绩来
至少证明,就算是你们暗箱操作,我们凭实力势必能打破。
抱着这样想法的人不是一两个,选手如此期待,老师、领导又何尝不是如此?
他们也都在等着。
李松林连续三次的筛选考,无疑给了大家一个信号,那就是他很有可能会成为那把刀。
成绩每一次都甩别人一大截,近乎满分的一个程度。
他成功的可能性,明显要高过别人很多。
“加油,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。’
[全知全能大学生]国选环节
考试的前一天晚上,辅导员和一众看好李松林的老师纷纷给他打气,让他好好加油。
“李小子,好好的把自己的本领给发挥出来,老师相信你。”“慢慢来,心态放平。’
“老师给你一些过来人的经验吧,你这样
“在这样的比赛中遇到不会的题目不要急,有选择的放弃,完成自己会的就好,时间把控好。”
一位两位自己的老师都如此,李松林能够看得到他们眼里的期许。国选其实还好,他其实早就已经稳拿一席,自然不会紧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