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实兵工厂是有自己的医院的,不仅设施非常好,而且治疗外科伤势和烧伤,炸伤的医疗队伍也很强,同时科室非常齐全,也有内科,妇幼科这种科室,甚至还有自己的口腔科。…
这其实是并没有办法的事情,工厂有八千多职工,连带家属就过万了。而家属一般也有一份工作,比如厂附属小学,中学和技校的老师,幼儿园的阿姨,副食店,和百货店的售货员等等。
这其实是没有办法的事情。因为工厂在大山里。距离最近的县城三十多公里,还是山路居多,汽车开到县城得一个多小时。
每到周末,县里的运输公司就会调一大串大客车到这里来接人,这里的工人和家属就会坐着这些车到县城去购物。
由于工厂的特殊性,生产区和生活区是严格分开的。
别说是家属区,就是工人宿舍也在生活区。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。
为了在发生事故的时候能够及时抢救,医院是必须在生产区的!但是生活区的家属,甚至是附属学校的老师也是没法进生产区的!那要是这些人有病了怎么办。
于是就有了这个医疗点。
官方叫法是厂医院第二门诊部。
要是有个头痛脑热,当然在门诊部开开药,顶多打几天针就好了。
要是需要住院,甚至是手术治疗,或者是孕妇需要临产到医院,甚至是要进行孕检的,医疗点诊断不出什么病的,就拿着医疗点开的病历,去生产区的医院。
大概就是这么个地方。
八十年代的时候,医生绝对是稀缺资源,哪个医生愿意去山沟子里啊。要是医学院毕业的,连县医院人家都不去,还去山里?你可别闹了。所以,伍刚的大姐和大姐夫就给伍刚争取到了一个机会。人家医院可以用分配的解决,可是医疗点不行啊,没有那么多的名额!于是伍刚就有了这个机会。
面对几名厂医院的资深医生,伍刚充分展现出了自己的业务水平。甚至还用医院的假人展示了一下自己的手术技巧!
没有任何意外,伍刚被留下了,要不是医院有非常严格的规定,医院的领导都想把他留在医院了,而不是去医疗点给居民们治疗伤风感冒。
这一干就是好几年。伍大夫医术高明,又没有架子,见到谁都是笑眯眯的,又有耐心。在家属区这边口碑好得不得了。可惜,是个临时工,不然张罗给他介绍对象的能超过三位数了。
这种安稳的日子到了1988年,他这个只有初中学历的“黑户”医生终于还是呆不下去了。不过好在他在医疗类的报纸上看到了一家药厂的招聘启事,找业务员,于是他在人家把他开走之前辞职了。告别了大姐,大姐夫和侄子侄女。自己到了千里之外的药厂,当上了业务员。并且很快站稳了脚跟。
他杀人,除了前两起,后最后在明州一起之外,都是在出差的途中,都是在他走之前,买好了火车票之后。
这样,公安机关在全城排查的时候,他已经在火车上了,甚至是已经下火车了。…
就算是找到了他住宿的地方,人家老板一句,这个人啊,早就走了,是个药厂的业务员。
谁能怀疑他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