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个女工看厨师长这么说了,合计这里的工资比别的地方高,待遇比别的地方好,也勉强接受了。但气人的是到下班时间一分钟都不等,不管忙成啥样,抬腿就走,毫不客气。
还有,饺子馆在下午两点到五点这段时间需要留值班的,防备客人加菜、加饺子,或者是给蔡加热,有时也会有客人进店吃饭,方便接待。
关于值班这事两个本地女工也不愿意,为此雅茹说过俩人,这俩人说在别的饭店都是到点下班,没有加班的,加班得给加班费。并且很不客气的说整个呼市都没有下午两点到五点营业的饭店,这里倒好,还营业,还得值班,要不是看钱的面子早就不干了。
给雅茹噎的够呛,心想饺子工不好招,先凑合用吧。
老谭对饺子的要求很严。拿饺子面来说,一斤面加多少水,放几克盐,加多少蛋黄素和大油都有严格要求,马虎不得。
和好的饺子面上压面机溜多长时间,醒多长时间,一个剂子多少克,包的时候打多少克饺子馅,都有标准,要求饺子工严格遵守。
饺子工用的是两头尖的擀面杖,双手擀,擀出的皮肚厚边薄,打完馅子厚肚撑薄,薄边捏在一起的厚度和饺子肚一样,煮出来的饺子成熟度一致,口感好。
另外俩手擀皮速度也快,成手饺子工一次性最少擀六个皮,能供四个人包。
开业之前一共招来六个饺子工,雅茹带着练习和面擀皮。
当天就跑了两个,主要是不习惯用两头尖擀面杖双手擀皮,干不了。
三天后又走了三个,也都是用不惯两头尖擀面杖,并对和面下剂子的标准适应不了,以前都是按着自己的习惯干,没人约束,现在有了约束觉着不自在。
后来又招上三人,走了俩留下一个。
两个本地女工没走的主要原因是工资问题。这里每个月两千五,比别的饭店高三百。每个月三天带薪休息,三百块钱满勤奖,还有工分跟着,很吸引人。
但俩人干活确实不咋地,态度不好不说效率还低,别人擀皮都是一次性四个,有时六个。她俩一直是不紧不慢的两个,并说是最大能力了。
这些情况老谭都知道,想把饺子工都从省城调,但显然不现实。现在学面点的女孩子少,省城也缺饺子工,来的三个女工是忠清和王红做了很大工作,要不然不来。
在本地招确实费劲儿。
费劲儿也得招呀,不能没人包饺子。以后开分店需要的饺子工更多,这问题得提前解决。
“本地的两个饺子工也不是懒,可能这地方人都这样。杨志军说配菜的两个砧板也是到点就走,一轮到值班就不愿意,有时候还骂骂咧咧的。”雅茹说。
“嗯------”老谭深思着,过了一会儿说:“等开资的时候估计能有改变,咱家的工资不低,把满勤奖算上超别的饭店有五百块钱,等拿到钱了,看钱的面子也得好好干。”
“主要是没压力,觉着不用她们咱们不好找人,拿一把。另外咱家生意好,活多,比别人家累,一看这生意都不爱来。”雅茹说。
老谭咂了下嘴,说:“是这情况,咱家上班就没闲着时候,抽根烟的功夫都没有。在别人家能抽根烟扯扯蛋------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