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哎哎哎,还没说完呢,激动什么,都督是个大好人,你们也不想想,这样一来,我们县不愁米也不愁钱了……”钟廷礼听完,都快气的发抖,这算什么好官!
大家指指点点,议论着都督大人。期间,一个小正太已经听了半会儿,他努力挤进人群,打抱不平地大声说道:“瞎说,错怪我们都督大人了。你们眼瞎了?是没看到一个月以前的东州城,城外处处是饥民?你们好好看看如今的东州城,看看我们一个个像是受饿的饥民吗?你们说这些屁话的,再往城里走走看看,看看街上有没有饿死的人。幸亏有都督大人,我们才能活到今天。”
“就是,都督大人是好人!”围观群众一声接着一声喊道。小正太的一番话道出了大家伙的心声。
当初在制定整个计划时,楚勤之就想过,如果不放开米价,米商们就不肯放米,市场上没有大米,老百姓有钱也没处买米。所以,首先,市场上要有充足的大米。虽然现在3000文一石,但随着市场上大米越来越多,很快价格就会回落到往日的价格。
东州城也算是繁华之地。百姓们平时日子都还可以,手里多少有些结余,就算是米价高些,也能撑个一年半载没问题。
条件差的人家,赵喜宝也想过,在买高价米的时候,已经一户户登记造册,把商贩们给的银两都分发下去补助他们买粮。银两的账目每一笔都被小正太记得清清楚楚,即使监察御史来了也不怕,尽管去查账。
在这场米价战中,但凡存着良心,米商们不去高价大肆收购赵氏的米,意图太高米价,拿到米价的定价权,只要赵氏的米被买空,能做主的就是几大米行,到时候,他们定米价是多少就是多少,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。米价定高,是为了对外吸引外地米商,让更多的大米以最快的速度流入市场,迅速平定米价。对内,稳住各大米行的心,避免他们利益相争,无节制涨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