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8章 开创商道

作者:长卿还成都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

没有人,就不会有连接桥,也没有智能连接。是人连接物联网,分析接收到的数据并基于统计信息做出数据驱动的决策。

人是m2m、p2m、p2p通信的中心,同时也可以自己建立联系。

人也是区分物联网和万物互联的最大指标,物联网是以物作为主体,而万物互联是以人作为主体的。从某种意义上讲物联网是为了实现万物互联的一种工具。”

萧亚军挥手打断了他,犹豫了半响,艰难的开了口“你所谓的‘人’……其实是一个群体吧。”

吴楚之表情凝重的点了点头,“是的。如果从万物互联的全功能来看,这个‘人’,不是所有人。”

萧亚军沉默了一会儿,叹了一口气,拿着笔记录着,“你继续说。”

吴楚之偷瞄着他的表情,面色如水,看不出什么问题来。

他知道萧亚军纠结的点。

但他不是圣人,更不是上帝,技术的光芒永远无法照射到所有的角落。

老人、弱势群体在这场技术革命中的难以适从,这不是他一个企业家能够解决的问题。

这是参知政事应该考虑的问题,不是他,也不应该是他,更不能是他。

“第三是数据,不出十五年,每个使用互联网的人每秒将接收多达1.7mb的数据。

随着可用数据量的增长,信息的管理将变得更加复杂。

但数据的管理至关重要,稍有分析不适当,数据将失去用处。数据是物联网和万物互联的重要组成部分。”

关于数据,吴楚之没有细讲,没发展到那一步,讲了也是白讲。

大数据的概念,提出的很早,1980年,漂亮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(alvin

toffler)最早在《第三次浪潮》一书中提出了大数据(bigdata)的概念,并将其赞颂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。

但是,大数据的真正运用,却是在2010年之后。

“第四个要素是处理,在万物互联中,流程是将所有其他元素,人、物、数据归整到一个智能、可行的系统一起工作的方式。

当所有元素通过有线或无线正确互连后,每个元素都会接收所需的数据并将其传输到下一个接收器。”

吴楚之的话音刚落,萧亚军便停下了笔,在纸上一处画了一个圈,而后疑惑的看着他,“系统?”

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