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那个方向,大概四五百米。”
最后一个问题解决。
“啊,还是来到了挖地的环节。”
“咋办呢,这地儿就适合挖呢。”
常见的一些庇护所搭建方法,在训练时都学习过。
其中,就包括挖地。
简单来说,便是挖出一块长方形的地,深度大概在五十到七十厘米。
四个角落插上y字形木头,放上横梁。
房顶由三部分组成,形状有点像冖(mi)字,只是左右两边是八字张开,先盖上防水布,再用一段段的木头覆盖。
好处,节省木料,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庇护所,需要的木头不需要那么多,也不用太粗。
而且因为在地下的缘故,风的影响会少许多,到时候屋里修个灶,泥土的保温效果,可比木头实在多了。
缺点同样明显。
下小雨没得事,要是大暴雨,会有被淹的危险。
而且里头不会设计的太高,整个空间会让人觉得憋屈。
再者,挖坑需要啥,铲子。
他们的队伍里正好没有铲子,那干起活来,自然是事半功倍。
优点缺点都有。
既然老大决定了,其他人也不废话。
“别着急,先做几个工具。”
没铲子,就用木头,削几个尖头松土,削几个斜面铲土。
“哎,我就说该带铲子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