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当他听说这些人掌管着望月谈,到嘴边的话顿时就咽了回去。
原因很简单,他想要在望月谈上发表自己的文章,都需要经过这些人的审核才行。
他的文章经常被人家给拒绝,十篇能发表一两篇就不错了。在这种情况下,实在没有那个底气把人家弄进国子监当学生。
更何况望月谈本身就是无数读书人向往的地方,去国子监还真不一定比在那边强。
其他人在这种时候就更不会说什么了,都是老狐狸想的东西更多:陈氏一族到底都掌握了一些什么独特的学问?
圣人和娘娘对他如此宠爱,甚至让嫡公主下嫁,还是和别的女人分享丈夫,是否和这些学问有关?
谜团实在太多,然而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,陈景恪不简单。
之前因为孙思邈光芒太盛,大家都忽略了他,甚至把他当成了圣人拉拢孙思邈的工具人。
现在看来,事情远不是那么简单。
至于拼音,再也没有人认为它们鸡肋全国推广不划算了,字典让它变得更加实用起来。
尤其是当李世民表示:“由内库出钱,每一套字典的售卖价格固定为五十文,差价由内库补充。”
众人山呼:“圣人英明,天下士子皆感念圣恩矣。”
李世民摆摆手,继续说道:“字典规模大字数多制作雕版不易,紫霄观有活字印刷术,能把成本降到最低。”
“所以字典的印刷就交给他们了,孔祭酒你记得去和他们做交接,把印刷出来的字典取走。”
“取多少就给他们出具多少的证明,内库好出钱平账。”
孔颖达皱眉道:“圣人,只靠紫霄观一家印刷恐怕无法供全国所需,不若放开准许天下的印书坊一起印刷。”
李世民反问道:“你有没有考虑过官商勾结,拒绝朝廷的低价字典在当地售卖的情况出现?”
“而且字典只是最初的一年需求量大,过上一年等大多数人都有了之后,需求量就会大减。”
“你刚才有句话说的很对,有些事情我们宁愿慢慢去做,也不能急于求成让善政变成恶政。”
孔颖达有些不以为然,不过倒也没有再坚持,而是退而求其次道:“那可否让工部印书馆也加入进来?”
“字典实乃读书人必备之物,早一天普及天下,就能早一天让更多的人学到高深的学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