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305 财源

作者:见月明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

不得不说,这是恶有恶报了。

再说说南方,这里其实并不是不适合养马。

要知道岭南有百色马,云南有滇马。还有世界三大小矮马之一的果下马,也产于南方。

还有一些其他不出名的马种……刚刚解放的时候,两广地区仅百色马的数量就有百万匹之多。

只是因为南方地形多山缺少大平原,这些马种体型都比较矮小,不善于长途奔跑无法作为战马使用。

还有一个佐证,古代大统一王朝多会在南方驻守一部分骑兵,比如明朝一度在南方布置了数万骑兵。

还有战乱年代,北方的骑兵进入南方作战,有时候可能要停留好几年。

史书上并没有因气候问题导致战马大规模折损的记载,那些战马能适应这里的气候活的好好的,证明南方的气候是可以养马的。

只是因为地形多山川缺少平原,无法养出体型高大耐力足够的战马。

但寻找一块合适的牧场,从北方引进马种,是可以自己培育战马的,夷州岛的纵谷平原就是一处合适的地方。

这里地势狭长高山环绕,气候湿润水源丰富适合牧草生长。长三百多里有足够的空间供战马奔跑,锻炼耐力和奔跑能力。

高山阻隔寒流,让这里最冷的时候气温也普遍在十七八度以上,冬季牧草也能存活,可以缓解一部分青储饲料的压力。

就算真的有部分马匹不适合南方气候病死了,只要不是全死,能有一部分活下来就足够了。

大唐现在不缺马,在南方养马只是为将来打算并不着急,用活下来的那些马慢慢繁衍就可以了。

之所以选纵谷平原而没有选岛屿左侧的大平原,是因为左侧大平原更适合人类居住,用来当牧场太浪费了。

还是那句话,要先紧着人来。

而纵谷平原土地贫瘠,在没有化肥的年代改造成牧场是最合适的。

苜蓿号称牧草之王,除了能适应多种环境,还有一个原因是它不挑地。

种它不但不消耗土地肥力,还有养地的效果。这一点和大豆有点类似,只是它养地的效果不如大豆好。

在纵谷平原种植苜蓿改造草场,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战马培养基地。

最后陈景恪总结道:“大唐纵横天下无敌手,北方草原亦臣服于我们,现在大唐并不缺战马。”

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