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据人犯郑果所言,其原本只是想鼓动百姓把清丈土地的官吏驱赶走,以前他们就是用此法来应对朝廷的清查人员的。”
“朝廷清查人员惧怕事情闹大担不起责任,往往会退缩。”
“然后郑氏再和当地衙门官吏勾结,给出一个虚假的数据……此法可谓屡试不爽。”
“此次他就想以同样的方法,来应对朝廷清查之官吏,谁知这次的清查人员并不畏惧,还求助于府兵强行清丈。”
“他带人驱赶之事双方发生冲突,最终暴民失控打死朝廷官吏……郑果亦悔不当初,想要收手。”
“然此事非他一人所为,而是郑县许多大户一起行事。这些人有的想退,有的认为事已至此干脆一不做二不休……”
“于是他们就裹挟更多百姓试图攻打县城和都督府……”
“只是他们本就不齐心,相互勾心斗角,连对被裹挟百姓的最基本的管理都做不到……”
“有人带着暴民如蝗虫过境,劫掠乡里。亦有人偷偷带人逃往深山,还有人带着万余人试图打下县城再接受招安。”
“只是那些百姓根本就不愿意攻城,且他们也没有攻城器械,就在城下徘回不去,为我军所破……”
听到这个经过,李世民简直哭笑不得,道:“生事者呢?都捉拿归桉了吗?”
孙伏加道:“只有两个大户见机的早,事发后就带着暴民逃往深山,其余人犯全部缉拿归桉。”
李世民道:“着刑部发缉捕令……华州和郑县的官吏呢?他们参与了多少?”
孙伏加拿出另外一份卷宗,道:“郑县官吏十之八九与郑氏等大户有关系,他们上下勾结欺压乡里……以至于有了今日之祸患。”
“华州官吏倒是并未直接参与此事,然他们不作为任由郑县发展到今日地步,亦有责任。”
李世民寒声道:“对郑县官吏进行甄别,凡与造反大户有关联者一律同罪论处。”
“华州刺史府官吏,若与此事无关则贬三级另行任命,与此事有关者以同党论处。”
孙伏加道:“喏,只是不知这些被裹挟的百姓当如何处置?”
群臣也纷纷竖起了耳朵,他们也被郑县这些大户的操作给惊呆了,真以为造反是过家家啊?
可再儿戏的造反那也是造反,该杀的杀,该流放的流放。可被裹挟的百姓就不一样了,大家还是不愿意多造杀戮的。
他们已经做好准备,如果皇帝的处置太过严苛,他们肯定要站出来劝谏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