姜尤跺着脚,在城门处来回踱步。
现在大雪终于停了,但野外没人经过的地方,积雪已经能淹没小腿了。
天寒地冻,煤山上的煤矿,愈发贵了起来。
京城没有大量柴火,冬日取暖方式,只能靠煤来实现了。
这么多年,煤山上的煤矿,由四大家族把控,中间还有零零散散的小作坊,但煤价还是掌握在四大家族手中。
煤炭价格始终没有如粮价那般恐怖暴涨,是因为人们还能以柴火作为燃料替代。
而且顺天城是皇城,工部每年的锯木碎屑,便达到了恐怖的数目。
京中普通百姓家中取暖,大多是购买便宜一些的锯木碎屑,放在地龙内点燃,一袋便能沤个一整天,屋子内温暖如春。
至于做饭,贫苦人家中还用木屑,但家境稍微好一点的百姓,大多用煤或柴火了,主要是烟太大了。
沈黎坐在车内,拨弄着炉子内的煤块,喝了口热茶后笑道:“你看你,急什么,车上暖和你非得去下面等。”
姜尤吸着鼻涕搓搓手:“着急啊,这玩意儿要是到了京城,那可是开天辟地的大事情啊,堪比北境大胜的消息还朝。”
的确,若是粮价平了,那大渝,算是彻底四海升平了,三大家族再想搞事情,就得绕开粮价了。
城门守卫不认识这位太子殿下,外面天寒地冻的,行人匆匆,这人却站在原地,冻得跟个孙子似的也不知道进马车暖和暖和。
他们这些侍卫,城楼里面好歹还有个火盆,冷得厉害便换岗,进去暖和暖和。
很快,外面一道车队引起了姜尤的注意。
领头的,是柳升。
姜尤眼前一亮,马上跑到马车旁喊道:“妹夫,车来了!”
沈黎慢悠悠的呷了口茶,拉开窗帘道:“再教你一招,成大事者,应当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,你这么欢呼雀跃,喜怒哀乐都表现在脸上,到时候怎么带领一帮老狐狸?”
他才不管那些有的没的,反正红薯到了京城,那粮食问题能解决了,到时候整个大渝成千上万的百姓都能吃上饭,难道不应该欢呼雀跃?
更加欢呼雀跃的,是城门前的守卫。
天寒地冻的,守了大半天,终于来了大型车队,这可是肥羊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