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对寄居在野槐巷老宅的鹿氏五口来说,也算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吧。
他们的亲族在朱提郡重新开辟了土地,延续了宗祀,或许等到来年,他们还能去看一看远方的亲人。
卫弘收起文书,对杨仪抱拳道:“下吏代鹿氏五口,谢过杨太守。”
杨仪却摇了摇头,对卫弘说道:“此事有赖于你提醒,多日前我已私信于丞相,将此事缘由尽数告知,自请免职,丞相手信昨日送来,言及我不必就此事苛求自己。”
卫弘点了点头,他倒是没怀疑杨仪这番话的真假,因为杨仪根本就没必要在这件事上对他说谎。
相反,杨仪能这么做是一个无比明智的选择。
对诸葛丞相言明此事,不仅会消释与李严权柄授受的嫌疑,而且还能更近一步得到诸葛丞相的信任。
因为诸葛丞相和他对待此事的做法是一样的,都是选择息事宁人,不追究李严的过失。
诸葛丞相肯定是顾全大局,但杨仪有没有私心就不得而知了。
不过恐怕就是有私心,经历了这么一遭后,杨仪也不会因为这件事而被诸葛丞相怀疑什么。
所以,对待杨仪坦白这件事,卫弘并未多说什么,只当这位杨太守是良心发现了。
杨仪见卫弘久不回话,眉头稍稍一皱,加重语气问道:“你就不好奇我为何对你谈及此事吗?”
卫弘摇了摇头道:“不好奇,好奇害死猫,尤其是牵扯到丞相和诸位太守之间的事情,我现在不过是区区两百石宫府吏,插进去不是自寻死路吗?”
“呵!”
杨仪冷笑了两声,没有相信卫弘的这套说辞,心想你若是这种人,怎么之前还会追着红花巷群盗案不放手呢?
但杨仪没有再在此事上多作纠缠,而是看着卫弘直接说道:“既然觉得自己位卑权轻,那我就给你一个机会,来本官治下,领尚书台侍郎,如何?”
“尚书台侍郎?”
卫弘惊诧,一脸不相信的看着杨仪,他剑眉阔目,脸上看不出来一丝波动,显然对此事也极为认真。
相府较之于丞相,就相当于尚书台之于天子。
对于极重资历的尚书台来说,侍郎须经过尚书郎试用期考核,只有资历达到一定的要求才能授予侍郎,作为尚书的佐官,处理一方政务。
直接录卫弘为尚书台侍郎,可见杨仪对卫弘的重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