孰知张裔想都没多想,便笑着答复诸葛亮道:“丞相勿要酌量此事了,裔是了解卫弘的,绝不是潜心治学的弟子,实不相瞒,无论是国辅公、来敬达,秦子敕……甚至是孟孝裕,皆是有将卫弘收入门内的心思,可卫弘实在是不堪教化……”
诸葛亮却伸手勉励道:“君嗣对卫弘此子如此菲薄,可有失公允啊,休说杜国辅、来敬达、秦子敕等人,便是吾也颇为看好这后辈……”
张裔却苦笑着说道:“那裔也不隐瞒丞相了,裔曾也问过卫弘此子这类事,但他的志向很明确,即有志于兵戎军事,而畏怯于埋首案牍间钻研经义。所以,求学问道及著书立说并非是他平生所愿!”
张裔犹豫了一阵,随后还是决定开口说道:“其实,卫弘与益州郡太守正昂公情同父子,如今南中诸豪强自立门户,益州郡将军雍闿更是据守味县,出兵攻打郡府滇池城。因此,卫弘这才渴望出任军职,出征南中。”
诸葛亮颔首,他从张裔的语气中便听出来了。
如今朝廷无力出兵,乃是他们这些大汉臣僚的共识。
南中之乱愈演愈烈,大汉朝廷派往南中各郡的官吏机构,几近瘫痪。
即便是诸葛亮对此忧心忡忡,也有意出兵平定南中之乱。
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朝廷也没有余粮了啊。
牵扯到诸葛亮关切的国事,儿女情长的家宅私事便再没了兴致,与张裔在寒暄了一阵,便匆匆散了这场会晤,且表示在卫弘一事上会妥善安排。
张裔自是欣然退下。
……
……
待张裔离开相府后,蒋琬变送过来一摞名帖,禀报道:“丞相,秦宓、五梁这些清流人士,纷纷投来名帖,想要与丞相一晤。”
诸葛亮见状,亦是头疼不已,经过夫人的提点后,诸葛亮岂能不明白这些清流人士的目的,杜微的事情还没有着落,诸葛亮岂会再在此事上自找麻烦。
于是诸葛亮揉着鼻梁,一阵疲惫地说道:“吾累了,寒疾也尚未痊愈,还请公琰为吾好生招待这些名流贵客,好生劝说,吾就不见了。”
蒋琬点首应下:“琬亦是此意,对了,丞相,刚才见到了黄乔、黄果回来了,正在曹房交割差事,他们此番做的不错。”
诸葛亮颔首笑着说道:“吾二子,就有劳公琰照拂了。”
蒋琬抬手作揖谦逊道:“丞相言重了。”
诸葛亮缓缓站起来,挥了挥手让蒋琬退下忙自己的事情去。
众人退下之后,诸葛亮拿起桌案上的羽扇,缓步向后院走过去,他也有许多年未见过自己这长子诸葛乔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