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样子,建一座超级大城是不现实的,至少以现在的建造速度来说是不现实的。
那么怎么办呢?
他愣了好一阵,这才问道:“工部想出什么解决办法来没?”
毕懋康点了点头,随即从怀里掏出一张叠了好几叠的大纸来,小心的摊在泰昌跟前。
这是一张地图,一张海河两边的地形图,而且上面已经有城池的规划了。
不过,这上面的城池看着着实有点古怪。
泰昌看了几眼都还没看明白,这城池看上去怎么就这么怪呢?
他真没看明白,因为他以前就没见过这种城池,这中间一格一格的是什么呢,看上去像是路,但路没有这么画的啊!
城池的图纸都看不懂,他着实有点尴尬。
还好,毕懋康紧接着便介绍道:“这就是营缮清吏司想出来的办法,我们可以根据武器装备工厂的数量一格一格的修建城池,每一格就是一个工厂,而且,相关匠户的房舍也建在里面,我们现在需要多少格就修建多少格,以后还可以慢慢再添。这样一来不但建起来快,而且防御效果比笼统一座大城要强得多。”
好办法啊!
搞半天这一格一格的就是城池啊!
一次性修建一座五百里方圆的大城的确不现实,但是,按工厂数量一格一格修建就不是问题了。
一个工厂连带匠户及其家眷最多也就几万人,也就是说,每一格也就几里方圆,最多也就十余里方圆。
这样的小城池就好修建了,而且,一格一格建下去,中间的城墙还可以共用,省了不知道多少时间。
泰昌看了看大致的规划便果断道:“好,就这么建,一格一格来,需要多少格我们就建多少格,以后要扩充了再继续建!”
毕懋康连忙拱手道:“皇上英明,还请皇上为此城取名。”
泰昌知道,这是为了编撰公文方便,有了城池名,各项开支和材料人工等才好编撰记录分类。
那么,这么一座重要的城池叫什么名字好呢?
他细细想了一阵,这才拍板道:“登莱有个备倭城,专为防备倭寇而修建。这里是专为制造武器装备而建,就叫武备城吧。”
这有了城池名就好办了,至于叫什么,皇上说什么那就是什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