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等会等会……”
忽然五六七八顶帽子就扣到了脑袋上,李臻赶紧再次摆手:
“不是……老师……咱俩认识满打满算还不到俩月……”
“……”
这下,玄素宁也皱起了眉头。
没等李臻说完,她直接问道:
“怎么?可是觉得我当你师父不够格?”
“那肯定不是……”
李臻第一反应就是摇头。
但实际上,他这话也是在客气。
凭心而论,从认识这位玄高功起,虽然喊着老师,态度也恭敬。但这样的行为其实就和他在说书时的道理是一样的。
前世,他的师父是连字辈的先生,而他是寿字辈。
但若对曲艺行当了解的人,都应该明白……辈分师承在江湖里固然重要,因为那是你闯荡江湖的“身份证”。到一个地方,一说起我是“连字辈谁谁谁的徒弟”,大家这么一论……
噢,你是我师哥,我是您师弟。
有了这一层同门关系,江湖上面好说话。
但辈分绝对不是能耐的佐证。
包括李臻自己这一辈,往大了说,他见过比自己大四十多岁寿字辈的师弟。
也见过才刚出生,自己就得喊一声“师叔”的婴儿。
大家论辈分不假,但能耐却更为重要。
就像是李臻在学徒期间,也见过几位“阔”字辈的老先生。别说什么评书、西河不能在一起,“团柴”、“海轰”论不到一块这些的。(注1)
时代在发展,社会在进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