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不然,就是手下的文臣武将在一个个窝里斗狠,对外屁事不顶。
想要真正控制外地,还是先把南京这一亩三分地控制好了再说吧!
放下这份塘报,朱慈烺满脸忧虑,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,李自成正在败亡的路上越走越远。
一旦李自成玩完,鞑清的几路大军可就全冲着自己来了。
......
南京武备库大开,但是黄得功很快发现,这些玩意儿都是一百多年前的旧货,大部分都不能用了。
锈迹斑斑的盔甲和刀枪,发潮的火药和炮弹,这就是守卫南京这些明军的全部家当。
但好消息是,有钱了。
怎么说呢?
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的第一个建议很靠谱,深得江南富家子弟们的喜爱。
这群人根本不差钱,差的是花钱的方法。
这不,花钱买个国子监的监生名头,天子门生啊,谁不愿意头上顶个这?
谁也不会拒绝多一个“读书人”的身份,毕竟读书人至少在现在,都还是特别吃香的。
听说在北京那边,也是相当的不错。
监生只是一个可以直接考科举的国学生身份,既不是功名也不是官位,种名头往外放,朱慈烺根本不用担心任何东西,完全就是一张张空头支票。
初定的一个监生名头,是五千两白银。
五千两啊,什么概念?
普通百姓十两银子一年都花不完,买一个监生就需要五千两,这些银子给任何百姓,全家人几辈子都够用了。
本来朱慈烺还担心是不是定高了,后来发现,自己这个担心完全就是多余,江南这个地方,人傻钱多的太多了。
每个大户家庭,在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,都想把自家那几个不争气的纨绔子弟,搞一个“国子监生”的名头顶着。
别的不说,好歹也算是个读书人了,这不比没有强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