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大典……
这两个人,史可法虽然不屑,但是没话可说。
首先朱大典是他的好友,虽然心里妒忌,但面上还是得恭喜一番,毕竟宰相肚里能撑船嘛!
其次这两个人都是身上有军功的文臣,一个做督师一个做兵部尚书,都是威望足够。
堵胤锡在四川督兵,与四川道王祥、四川总兵曾英在今年不断击溃大西,收复了许多失地。
朱大典更别说了,万历四十四年进士,早在崇祯年间就在山东督兵平定了登莱之乱。
说起来,孔有德还是他的手下败将。
听着周围官僚讨论朝廷对待他的不公,史可法冷笑:“别再史阁部这么叫了,现在我只是一介巡抚。”
“称作抚台吧!”
“啊这…”数名属官都是对视几眼,这位史阁部的内心想法到底如何,众人可都看得明白。
话是这么说,那是人家谦虚,自己该怎么叫还得怎么叫。
......
由于甲申事变以后,各地局势变化甚快,加上弘光立国一年,毫无建树,以至于现在各地总兵遍地,连总督、督师也不再新鲜。
在山东一地,就有大顺、大明两个正选总兵,还有三个巡抚。
其中大顺的总兵是赵应元,现在有两个叫赵应元的,其中一个是在北京降清的,第二个就是李自成任命的这个山东总兵。
大明委派的仍是崇祯年间的山东总兵刘泽清,不过这货现在已经身为江北四镇之一,因定策功封东平伯。
虽然刘泽清仍为山东总兵,但他的部下却并不在山东,这小子怕死,在听闻清军入关后,便直接跑到江淮来了。
历史上崇祯十七年,刘泽清才升至山东总兵,大顺军迫近北京时,崇祯帝单发圣旨让他率部火速入卫京师。
但刘泽清不敢与大顺军为敌,谎称坠马受伤,拒不奉诏。
不久大顺军进入山东,他带领主力向南逃至淮安,在南京诸臣商议立君的问题上,他起初迎合东林党人钱谦益、吕大器等主张拥立潞王朱常淓。
后来黄得功、高杰、刘良佐和马士英已经决策拥立福王朱由崧,刘泽清立即摇身一变,加入了拥福的行列,成为定策四镇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