顾玉抬起头,看到君显一身劲装停在她面前,与君泽几分像的脸上一派冷峻。
顾玉质问道:“世叔为何不拦住他,他手上有伤,您是知道的。”
君显道:“我君家只有战死的男儿,没有躲在人后苟且偷生之徒。”
顾玉怒道:“躲在人后就是苟且偷生?你们君家人,难道就凭一腔热血行事吗?”
君显有着一双君家人如出一辙的桃花眼,却没有君泽那般风流之态。
他盯着顾玉,开口道:“君家家训第一条,就是精忠报国,这是君家人的责任,也是君家人的使命。必要时,以马革裹尸为最高荣耀。我父亲如此,君泽的父亲亦如此,我虽不着调,但若有必要,我也会如此。”
顾玉道:“那也不能只带七千兵马!我明明备了一万兵马,你为什么不让他都带走。”
君显道:“他为什么只带七千兵马,别人不明白原因,你还不明白吗?”
顾玉瞬间哑然。
通宁县的兵马一共就那么一点儿,带走的多了,留下的自然就少了。
顾玉是个很自私的人,她带走的人多,生还的可能性就更大点。
但与此同时,若她不能凭借一万兵马拖住叛军的脚步,兵临城下之日,通宁县将毫无抵抗之力。
君泽只带走七千兵马,不是因为他自负到觉得自己带走的人可以以一当十,而是他想在无能为力时,给通宁县留下一线生机。
顾玉满腔怒火不知道该撒向哪里。
她拥有现代灵魂,哪怕穿越到大禹朝多年,哪怕她自己的父亲顾钧益也是舍身报国的楷模,她依然无法理解这种忠义。
尤其是在圣上对他百般猜忌的情况下。
君显看到顾玉的神情就知道顾玉没明白。
人人都说他荒唐得不像君家人,实际上最不像君家人的是他的侄子君泽。
因为君泽的父亲君晋早亡,他母亲又是长公主,对他异常宠溺,从小到大几乎是要风得风,要雨得雨。
君泽养在长公主府里,不在君家长大,是君家这一辈听训最少的孩子。
甚至有一次当着族长的面质疑,说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,明明修身是第一目的,平天下是最终目的,为何要牺牲自己的第一目的去奉献别人最终目的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