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章尸体找到了

作者:格照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

随后在现场,警员们怎么也没找到,一颗都没找到。

苏若萌不可能有缺牙,当年在案发现场,确实有打斗的痕迹,但并没有在现场留下血迹。

退一万步讲,就算苏若萌当时牙齿确实受到过打击脱落,那也不可能分散掉落。

由此,宋志成等人判断,这里并非第一抛尸现场。

并且,法医也认为,牙齿是自动脱落的可能性较大,也就是说,苏若萌的尸体彻底腐烂成白骨后,有人移动了尸体,从而掉了五颗牙齿。

马路底下的涵洞其实也能说明苏若萌是成了白骨后才被塞进这里的,因为即便涵洞荒废堵塞,依然是不可能完全阻挡腐尸味向外扩散的。

那来来回回,行走在这条路上的村民,不可能一个都闻不到。

根据凶手移动过尸体,宋志成等人认为,没有哪个凶手吃饱了撑着,会第二次去处理已经腐烂成白骨的尸体。

可见,一开始的抛尸地点是很安全的,很长时间后,凶手得知这个抛尸地点很快就要暴露了,所以才不得不冒险,再次转移了尸体。

通过询问当地村民得知,这个涵洞是十二年前,灌溉河道改造,水不往这边流,涵洞才荒废的。

也就是说,凶手是在案发一年后才将白骨运送到这儿来的。

换句话说,凶手对这一块太熟了。

由此可见,当年的办案人员追查的方向并没有错,此案一定是熟人所为。

只是后来迟迟找不到嫌疑人,又找不到尸体,故此才推定,此案很有可能是胆大的流窜犯所为,苏若萌可能是被带走了。

但是呢,知道这些似乎也并没有什么用。

如果可以,宋志成甚至想把全村,以及周边几个村所有人的dna都拿去做鉴定,同当年案发现场留下的残留物一一进行对比。

可惜,这不现实,周边几个村男性人口高达1万以上,不说工作量大的问题,光是这笔费用就无力承担。

苏父伤心欲绝将女儿尸体拿去火化,又在县城墓地买了一块好位置,将其埋葬,让她入土为安。

全程,宋志成陪同,看着苏父满头星星点点的白发和孤独无助的背影,宋志成忍不住又是心疼。

与此同时,他想到了苏母,苏母这些年都去哪儿了?她应该通过亲戚朋友,得知女儿已经被找到了吧?她为什么不回来送女儿最后一程?

想到这些,从而又联想到,苏母是唯一一个见过凶手的人。

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