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高煦听了,乐的眼睛眯了起来,冲着甄武竖大拇指。
徐辉祖也有些意外,不过也只是有些意外,他不再和甄武逞口舌,开始向着北平而去。
甄武和朱高煦在后面跟着,甄武看着前方的徐辉祖纳闷,这徐辉祖是不是有病,有他娘的这样做事的?
亏得徐辉祖还是徐氏掌门人。
然而到了北平后,徐辉祖又刷新了甄武的认识,徐辉祖与燕王那么近的关系,竟然不住进燕王府,非要住招待所。
这让甄武真的是无语。
真是天作孽,犹可活,自作孽,不可活。
不过,很快甄武一琢磨,便想明白了,徐氏掌门人可能是庸人吗?不仅不可能,反而很可能超出常人的聪慧。
也许徐辉祖已经察觉到,将来朱允炆上位后,与藩王定有争端,所以才这么想和燕王撇清关系。
可这算不算是聪明反被聪明误?
甄武和朱高煦没办法,安顿好徐辉祖后,回燕王府报告了一声,朱棣听了这个,沉默良久也没说什么,挥手便让甄武和朱高煦退下了。
接下来的日子,甄武和朱高煦陪着徐辉祖办差,经过一段日子后,甄武不得不感叹徐辉祖是个人物,军伍之中的事,大小悉知不说,调动,整顿,以及查探自有章程,仿佛把北平周边的卫所全部了然于胸一般。
从这方面来看,徐辉祖显然有着名将底子。
可惜。
选择错了,终归误了终生。
大势之下,岂是人力可以扭转的?!
随着时间流逝,渐渐的来到了洪武二十六年的二月间。
这段日子甄武跟在徐辉祖身边,偷学到了不少东西,但也忙的遍地跑,所以并未关注朝廷的事情,当他好不容易得空回到北平时,耳中再次听闻到蓝玉这个名字,蓝玉案已经发了。
根据朝报上说的,蓝玉打算在朱元璋籍田时,发动叛乱,幸得锦衣卫提前查探出端倪,才避开这场叛乱。
朱元璋大怒之下,当即捉拿了蓝玉,进行审问。
而后,身着飞鱼服,手拿绣春刀的锦衣卫频频出动,蓝玉的一些亲密部下与义子,以及和蓝玉同为东宫属臣,支持朱允熥的当朝礼部尚书詹微,当天便被拿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