良久。
朱允炆开口道:“朕若意第二种法子,又该从何处削起?”
齐泰仿佛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,直接吐出两个字。
“燕王!”
朱允炆皱眉:“若削燕王,可燕王极善用兵,北方士卒又极为悍勇,怎容易去削?”
“擒贼先擒王。”
齐泰沉声道,然后开始细细的和朱允炆说起先削燕王的理由,以及如何调兵,如何布置,最后如何成功削掉燕王。
这番理由充沛,安排也有理有据,内外周祥,虽说有可能直接逼反燕王,闹出动静,但是若从未来的结果来看,不失一个办法。
朱允炆也有些意动。
然而,黄子澄这时却跳了出来,道:“陛下不可。”
朱允炆看了过去。
黄子澄道:“燕王势大,又是诸王之长,更兼是陛下亲叔,如何能把矛头直指燕王,若依齐尚書所说,大軍調动,万一起了兵戈,天下人该如何看待陛下。”
朱允炆顿时犹豫了,他很在乎天下人的看法。
“那黄先生以为如何?”
黄子澄道:“其他诸王在先帝时便多有不法,削之有名,占之大义,臣以为可以先从其他诸王入手,这样亦可消减燕王羽翼,以防燕王煽动群王作乱,而周王是燕王同胞弟,不若先从周王下手。”
朱允炆考虑了起来。
齐泰见状,立馬和黄子澄分辨了起来,两人一时间,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,吵的极为激烈,让朱允炆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。
其实认真分析起来,两人的办法都有道理。
可是朱允炆忘了朱元璋教他的,施恩军方,收揽军方之心,等到势成再削藩,不说轻而易举,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动荡,就比方朱标若在,他若削藩,全国大军心向朝廷的情况下,就算朱棣再能打,他又能抵多少大军?
偏偏朱允炆没有一件事按照朱元璋所说的办,反而在齐泰,黄子澄的劝说下,屡次对朱元璋的施政方针进行否定和修改。
房间里,齐泰和黄子澄依旧在吵着,两人谁也说不服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