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甄武收到军令后,有一瞬间的愣神,不过他也没有多犹豫,立马整军开始南下,不过在走在路上时,甄武打听到朱棣又受到读书人的刺激后,忍不住失笑。
他这老丈人啊,也不知道着啥急。
以后,他们和那群读书人还有得斗呢。
这一次南军数路并进,等到了济南城下后,李景隆陈列十万大军,试图与他们再次交战,可燕军一路所向披靡至此,上至朱棣甄武,下至普通士卒,气势皆盛,李景隆的六十万大军都被打溃了,谁还会怕李景隆现在的十万大军。
当即双方交战。
一战战至傍晚时分,当李景隆大军出现疲态后,朱棣亲率精骑,绕而击之,再次给李景隆送上了一次败绩。
南军十万大军哭爹喊娘的再次出现了溃逃,李景隆更是被逼的,直接向着淮安方向逃去,连山东地界都不敢再待。
而济南城中的铁铉,盛庸,高巍见状,心中都又沉了几分。
燕军善战之名,当真并非虚传。
不过,这却也让他们做好了苦战的心理准备。
到了第二天,燕军趁着休整之际,朱棣打算向城中射劝降书,试图兵不血刃的攻下济南城,甄武自告奋勇,接过朱棣亲手写的劝降书,骑马向着济南城下而去。
济南城,城头宏伟,甄武勒马出神的望着。
在朱棣等人的心思中,济南城即便城坚,可是外无援兵,又被燕军重兵压城的情况下,迟早被破,那么守城之人但凡有点见识,除了弃城南逃,也便只有投降一路。
现在朱棣给他们一个台阶下,济南城没道理不乖乖的顺着往下走。
可甄武知道,济南城守城之人,偏偏选择了第三条路,死守济南城,不惜与城俱碎。
而在原本的历史当中,铁铉,盛庸他们还真得创造出属于他们的奇迹,不仅阻拦住了兵峰正盛的燕军进兵,还成功的把济南城守了下来,为朱允炆续了两年的命。
他们在原本的历史中很耀眼,其中铁铉在朱棣久攻济南城,而济南城将破之际,不要脸的掏出了朱元璋的牌位挂在城头,这让当儿子的朱棣,面对他爹的牌位投鼠忌器,不敢再攻,最后不得不回归北平,而盛庸趁燕军回北平之际出兵,一路光复德州。
这一番表现让他们直接在败仗连连的南军中,脱颖而出。
朱允炆得知后,不仅封铁铉为兵部尚书,还把盛庸推到了第三任平燕总指挥的位置上,而之后的两年,盛庸也不负朱允炆所托,把朱棣压在河北地区一点办法也没有。
最后,朱棣还是得知京师空虚,绕过山东盛庸,不顾后路,破釜沉舟的一路打到南京城下,这才算把朱允炆赶下台去。
这些历史,甄武谈不上多了解细节,但是大致也有所耳闻,所以对于异常重要的济南城,自然不会一点也没有动作,他在早年就对济南城伸出了双手,把石冷安排进了济南城,只不过他现在看着城头上严阵以待的守军,却不敢保证他之前的安排能起什么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