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入口进来后,要想出去便得经过所有菜架子,说不得谁就会顺手买些什么呢。
将货架摆放好后,林家人又将早已做好的木牌挂上货架。
上面写着菜名,售价,以及单位。
有人便问:“二川哥,你们这牌子是做什么用啊。”
林二川解释道:“这叫价格牌,客人看到这个牌子便知道价格,也不用找人来问。
她若觉得合适,拿了菜去前面付钱就是,这样客人省事我们也省事。
且如此一来,也能省了客人讲价的功夫,我们都是明码标价,写多少便是多少,不议价。
再则,我们会每天将同样的菜固定拜访在同一个位置,除非这菜没得卖了,我们才会摘牌子。
这样一来,熟客想要找些什么也很方便。”
这是林依婉当初准备木牌时的说辞,被林二川照搬出来,很快便赢得大家的赞同,都纷纷夸赞这是个好办法。
主要是之前五福村也曾卖过菜,他们每天报菜价,来个客人便说一回,最少得说个几百上千回,可惜他们早没想到这个方法,不然倒是能省不少口水。
城南店收拾完,又开始收拾城北店,不过有了经验,第二家铺子的货架搭起来便比第一家快多了。
两天的时间,他们便将两家铺面收拾妥当。
二月二十八这天晚上,林家人都有些紧张。
林兴粮也难得的有些啰嗦:“三河,明天做生意时一定得和气些,不能急躁。
算账时也细心点儿,不要算错了,少收些钱便罢了,万一收多了人家的钱,岂不麻烦。”
这话林兴粮今晚已经说了不下三遍,林三河再三保证:“爹,您放心吧,我都记在心里了,且你不都让大哥跟我一起去了么,放心,有大哥看着准出不了事。”
“你怎能这样说呢,你大哥那是去给你帮忙的,你可不能靠着他。
明天该你做的事情都得你自己做,你大哥只在一旁看着,等过几天你大哥便不去了,店里迟早还是得你自己负责的,所以你千万不能出错,听见没。”
林三河本就有些紧张,现被他爹千叮万嘱的,心里更是跟养了只兔子似的,蹦跶个不停。
一直梦想着进城当掌柜的林三河有些打退堂鼓了:“爹,听您这么说着,我都有些害怕,要不您把城北城的铺子交给二哥来负责吧,我在家里负责种菜收菜,行不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