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刚厚,跟我说说情况。”
吴刚厚说道:“南生,贝隆生蚝的异地养殖试验不是太理想,存活率不高,生长速度也很慢,按照检验的结果来看,等生蚝成熟以后,口感和营养价值也比不上贝隆河口养殖的。”
“橘生淮南为橘,生于淮北为枳,贝隆生蚝脱离了它原来的生活环境,不适应很正常,我从没指望一次就能成功。
说个小故事,非洲大草原上,大象的偷猎非常猖獗,谁让象牙的价格一涨再涨,大象的数量这几年骤减,大象们为了能活下去,逼着自己来了一次基因突变,新生的大象,象牙不再和它们的祖先一样长。
如果偷猎的情况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,大象以后没有象牙也说不定。
活着,是一切生物的本能,大象如此,生蚝也是如此。大象逼了自己一把,成功了,生蚝可能凭着自己做不到改变,那我们可以帮帮它。
刚厚,不用着急,我有耐心,一年两年,三年五年,我可以等。
不管是生蚝,还是鹅颈藤壶、黄唇鱼,我都是抱着侥幸的心理发起的驯化养殖计划,哪怕最终都失败了也没关系,只要让我明白钱是怎么亏掉的。
跟我说说鳗鲡苗的研究怎么样了。”
“南生,结果并不理想,鳗鲡的生活史太特别了,很难在人为环境下来模拟。”
“难?不是不能?”
“是的,可以做到,但是我计算过,就算进行规模化培育,每条鳗鲡苗的成本会超过240港币,而且存活率应该不足1/5。”
“你的意思,最终收获的鳗鲡苗成本要摊到1200港币?”
吴刚厚点点头,“是的。”
“人工成本占多少?”
“可以忽略不计。”
南易考虑了一下说道:“缩小试验规模,缩减成本,继续下去,我要看看1200一条的鳗鲡苗长什么样。方孔,给刚厚制定一千万的预算。”
“明白。”
“好的。”
“刚厚,你先去吃饭,我和方孔聊聊。”南易打发吴刚厚离开,端着盘子和方孔两个人坐到角落里。
“南生,自从姜尚渔业成立以后,捕鱼的收益除掉必要的开支,结余部分全部用来扩张,目前姜尚已经拥有金枪鱼围网渔船57艘、远洋捕鱼船12艘、近海鱿钓船73艘、远洋钓鱿船8艘、虾拖网渔船62艘,在阿拉斯加我们还有7艘帝王蟹捕捞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