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只拿一两担,2毛3、2毛4。”
“还行,只涨了一两分钱,水稻呢,我记得去年11月是1毛9,现在多少了?”
“两毛,这价只能听听,去哪里买水稻啊,去粮站一交还能剩多少啊,留着给自己家里吃都不够。”
“什么人家敢顿顿吃白米饭啊,杂粮凑合几顿呗。”
地方上的提留越来越重,单纯靠种地,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分田到户之前没多大的区别,只是经济放开了,农民只要脑子活一点,手里多少能落点活钱。
葛翠竹叹了口气说道:“农民苦啊,才过了几天放开肚子吃的日子啊。”
“困难只是暂时的,希望就在金色的田野上。”南易说完,倏的一下转换了话题,“阿婶,我们的种公猪几天喂一次鱼啊?”
“隔一天喂一次,每次喂两斤搅碎的鱼肉沫,骨粉隔一顿喂一次。”
“黑水虻呢,试着喂过吗?”南易又问道。
“没敢试,马上就到种公猪出力的时候,怕它们吃坏肚子。”
“嗯。”
两人说着话,就来到种猪的养殖区。
养殖区里,母猪被关在比较大的圈里,种公猪在外面自由活动,两边被隔的很远,一个工人在水池旁给其中一只种公猪洗澡,另外一个工人在角落里拿着苍蝇拍追拍着苍蝇。
葛翠竹指着在树下打鼾的种公猪说道:“那只的种最好,连着配了三窝都是好种,生出来的猪崽身体好,吃得多,长膘也快。”
“那就控制好它的配种频率,不能让它太累着,种公猪每天都怎么运动?”
“一个工人陪着一只,早上傍晚各一个小时,让它们出去跑跑走走,下山,绕水库一圈再回来。”葛翠竹说道。
“不能只是跑跑走走,最好是弄几个篮球让它们拱着玩,这里的地方不够大,能把种公猪散养在一座山坡上是最好的,运动量能大一点。”
“现在可不敢动它们,换个地方,它们不一定能呆的习惯。”
南易说道:“不是说这一批,在国内多找几个气候条件不同的试验点,观察一下,不同气候条件下,养出来的种公猪有什么区别。”
“试验点已经有了几个,长白山鹿场那里养了两只种公猪,琼岛鳗鱼养殖基地也养了两只,五川、浙省也有。”
南易往前走了两步,靠近刚才观察的那种种公猪,“那在西北比较干旱的地区再找一个点就差不多了,先观察两年,总结出经验,再上其他猪种。